黑豚变“金豚”
——余庆县精准扶贫户董武军的致富故事
董武军展示自己养殖的黑豚。
6月25日,大雨刚停,余庆县白泥镇满溪村村民董武军就挎着竹篮出门了。
“自己饿着也不能饿着我的‘黑金猪’。”董武军一边割草一边说。
黑豚在当地俗称“黑金猪”,原产于南美洲,它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低脂肪、低胆固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市场认可度高。
去年,董武军偶然间接触到黑豚,得知黑豚养殖技术不难,生长周期短,市场销量高后,他下定了发展这一产业的决心。
对董武军来说,这个决心下得不容易。
“早些年在外打拼,挣的钱全花在治病上。”董武军说。身患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眼睛二级残疾的他曾希望外出务工发家致富,却没能成功。
随着脱贫攻坚政策实施,通过识别,董武军被纳入精准扶贫户行列。
“虽然国家政策保障,吃穿、看病都不愁,但总不能当一辈子的贫困户吧。”董武军一直想摘掉精准扶贫户的帽子。
多方联系后,董武军揣着积蓄去重庆考察黑豚养殖。
去年,董武军拿出自家土地,与朋友合伙投资40余万元,建圈舍900多平方米,购买种苗1300余只,建起了黑豚养殖场。
为了养好黑豚,他吃在养殖场,睡在养殖场,为黑豚割草、喂食。年初,由于技术不够成熟,疾病防疫不及时,导致黑豚大量死亡,损失了7万余元。
面对打击,董武军没有气馁,在县农牧局专家指导下,学习防疫技术,渡过了难关,养殖场逐渐走上正轨。
“黑豚以野草为主食,疾病防治可以采集金银花,车前草,野菊花等常见草药喂食。”通过摸索,董武军掌握了一套纯天然饲养方法,成为养殖黑豚的“土专家”,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品质。
不久前,董武军销售了首批黑豚,收入近万元,由于市场认可度高,董武军接到了大量订单。目前,场中存栏黑豚2000余只,预计年底能达到4000只目标。
目前,董武军郑重地向村里递交了脱贫申请书。“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政府把我纳入精准扶贫行列,还帮我发展养殖脱贫致富,现在我已经脱贫,我愿意带着村民一起养黑豚。”
当下,董武军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黑豚养殖专业合作社,计划吸纳满溪村困难群众加入合作社,提供技术和种苗,保价回收,发展黑豚养殖,共同脱贫致富。(记者 黄霞 通讯员 代鑫 吴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