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余庆县构皮滩镇瓮脚村的蔬菜育苗基地里一派繁忙的景象。除草、翻土、开沟、起垄……村民们正为秋季育苗忙碌着。
入秋以来,瓮脚村紧紧围绕“63211”产业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党建+集体经济+公司+农户”的方式,在完成市场调查后,计划在螺丝坝坝区发展种植1200亩优质蔬菜,包括400亩红菜苔、400亩白菜苔、200亩芥菜苔和200亩青菜苔。
目前,该村已规划了50亩左右的育苗基地,专门培育蔬菜幼苗。
“我们的育苗基地现在基本成型,马上就是播种。接下来,我们将把育苗基地周边的10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逐步整理这些土地,等这50亩幼苗长出来,就开始移栽。”瓮脚村村委会主任龚未全介绍。
今年60多岁的瓮脚村中寨村民组村民杜大仙,是基地务工人员之一。“自开始整理土地以来,我就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拿到工资80元。”杜大仙笑着说道。
据悉,该蔬菜基地共有1200亩,涉及瓮脚村17个村民组、650多户农户2000多人。“我们每亩地一年的流转费是500元,从蔬菜的种植到销售完成,大约需要3000多人次的用工,可以解决贫困劳动力用工400余人次。从这方面来看,可以直接给村民带来最少80万元的收入。”龚未全说。(记者 一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