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治理补短板 监管强手段 毕节强力推进水土保持工作

2021-10-10 21:39:14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0月10日电 近年来,毕节市水土保持部门在治理上补短板,在监管上强手段,扎实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水保措施守护绿水青山。“十三五”期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3平方公里,今年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0.37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目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监管两项工作排全省第一

  

织金县桂花小流域——茶场。新华网发

  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切实加强监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遏制人为水土流失尤为关键。通过开展遥感监管工作,2021年以来,利用天地一体化、贵州省水土保持大数据平台毕节市共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45次,通过对典型案件的行政处罚,达到了警示的效果。随着监管工作的不断强化,铁路、公路、矿山开发等重点行业人为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

  引进龙头企业,加大管理力度。水保工程的建后管护难,不仅难在管护措施不到位,更难在管理主体没有稳定的管护经费。近年来水土流失治理项目选择上从发挥效益及后期管护出发,选择有实力、有规模、有强烈意愿的社会资本参与实施,保证后续效益及后期运行管护。黔西新水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引进贵州乌蒙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海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公司进行生态农业产业开发,2021年两家公司预计猕猴桃产量35万公斤,预计产值280万元公司拥有了充足的管护经费,由专人负责项目区管理保证了工程后期持续发挥效益

织金县桂花小流域——茶场。新华网发

  做好产业选择,提高土地生产率。近年来,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生产能力,同时结合产业发展及社会市场的需求来选择种植经果林,在保证治理了水土流失的同时,带动了产业发展。如黔西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法小流域,在坡改梯完成后,是选择继续按照以往的方式让农民自己种植玉米,还是选择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产业发展需求,最终引进龙头企业参与成立农民合作社进行开发利用,使新法小流域从单一种植玉米变为种植头花蓼、马铃薯、大豆、辣椒、脆红李、高粱等作物,亩产值从2014年420元提高到现在2046元。特别是头花蓼规模化种植,拉动了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如今新法小流域已成为旅游“打卡地”。

  打造示范样板,做好辐射带动。努力建设并打造一个精品亮点工程,带动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群众增收致富,通过示范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2020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贵州省织金县桂花小流域的实施过程中,水保部门引入当地龙头企业贵州乌蒙利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作模式,通过反租倒包、劳动力转移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吸纳当地的300户贫困户入股分红年均为周边群众提供临时性用工8.4人次,发放务工工资1680万元同时通过融资担保方式,为县内11家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村专业合作社承贷2462万元,辐射带动7个乡镇发展茶叶种植2.6万亩,控制住了新增水土流失的同时形成了示范效应,带动了当地生态旅游发展和群众增收致富,目前该园区正在参与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的申报。(刘燎 雷龙海)

新法小流域头花蓼。新华网发

[责任编辑: 栾小琳 黄勇]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42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