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七星关区小吉场镇:绿色优先“解锁”产业振兴密码

2021-10-11 16:40:16  来源: 新华网

管理员季良民在查看西红柿长势。新华网发

  新华网贵阳10月11日电 秋高气爽,艳阳高照。近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吉兴社区大棚蔬菜基地,管理员季良民正忙着为采收芹菜的务工群众过秤、登记。“务工群众的工资是按采收蔬菜每斤两角五分钱标准结算的。”季良民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小吉场镇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抓住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牛鼻子”,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突出绿色生态为要,解锁产业振兴密码。

  分段经营防风险

  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期间,小吉场镇在多方支持下,在全镇数个百亩坝区相继建成了1525个大棚。“这些大棚直接涉及建档立卡脱贫群众切身利益,我们不搞大包大揽,推行分标段运营管理模式,防范降低市场风险,持续保障群众增收。”该镇党委书记张林涛说,上千个大棚,不管是统一管理或是独家经营,都可能存在一定市场风险。镇里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地形气候特点,将全部大棚按需分成四个阶段,实行分标段委托经营管理,让企业面向市场进行选择。

  在梨子村大棚无土栽培蔬菜试验基地,试种的黄瓜已开始挂果。张林涛盘算了一下,每个大棚可栽种800株黄瓜,按每株产量5斤、每斤单价2.5元计算,产值可达1万元。试验成功后,由贵州回归田园生态旅游有限公司毕节分公司利用周边269个大棚推广无土栽培,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无土栽培试验大棚。新华网发

  大吉社区金家寨组,成片土地上栽种的重楼、黄精、天冬等中药材长势喜人,这是由贵州擘达公司利用403个大棚,育苗移栽的名贵中药材种植基地,已示范带动全镇种植1000亩。金家寨组李道琴告诉笔者,家里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4亩土地流转给公司栽种中药材,每年光流转费收入近2000块,比自己种庄稼还划算。

名贵中药材育苗大棚。新华网发

  位于吉兴社区的277个大棚,则由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红桥镇周孝全合作,种植新鲜时令蔬菜。大棚里种植的西红柿又大又红,成畦的芫荽、芹菜绿油油的,几十名务工群众在芹菜栽种大棚内采收、打捆、装箱、过秤,忙得不亦乐乎。来自邻近吉坪村沙叶沟组务工群众支明菊干活非常麻利,她说采收芫荽之类的活不是很累,每天做下来有百把块钱收入,只要不耽搁,每月有3000多块。

群众在吉兴社区蔬菜基地务工。新华网发

  德胜村576个大棚则由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共同发展草莓。繁育的草莓苗主要销往省外市场,草莓则运到周边进行销售或组织客户上门体验采摘。据德胜村村委会副主任周海东介绍,由村党支部领办的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管理的大棚,采取错季轮作方式,在大棚内种植草莓、蔬菜,目前已对接联系城区合力、百汇、佳诚等超市,达成销售合作意向,确保种得出卖得好。

  绿色生态是底色

  小吉场镇是典型农业大镇,全镇辖26个村(社区),除利用大棚发展绿色产业外,当地的刺梨、蚕桑、茶叶等产业也初具规模,逐渐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合一”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近年来,采取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和发动群众自发参与等形式,栽种刺梨1.2万余亩。今年秋收时节,漫山遍野的鲜刺梨变成了金果果,起初全镇预计收购130吨刺梨鲜果,实际收购近300吨,助力果农增收100余万元。

桑园里长势良好的桑树。新华网发

  “产业发展效果如何,受益老百姓最有发言权,秋收尝到甜头后,受益群众积极性提高了,纷纷表示要加强对剌梨的管护,争取明年收入再多些。接下来,我们要组织开好群众会,在技术培训和观念转变上下功夫,带领群众把现有产业巩固发展好。”张林涛说。

  值得一提的是,该镇上世纪栽种茶叶较多,由于受生产加工和市场等因素制约,村民管理较为粗放,仅当作家庭自用茶和绿化地埂树。今年,引进当地致富返乡能人吴道伦,回乡创办了毕节市七星关区吉场古树茶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向群众收购茶青。仅收购茶青就向群众支付80多万元,让长在地埂上的茶树变成“摇钱树”。目前,该镇党委、政府还帮其协调支持大吉社区以原办公楼折价入股,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扶持其成为龙头带动企业,充分用好用活当地茶树资源。

  据大吉社区茶林沟组吴道琴介绍,她家过去自采加工的茶叶根本吃不完,市场上也不好卖。今年公司收购茶青,她家几十株茶树采摘的茶青就卖几百千把块。

村民吴道琴在查看茶叶长势。新华网发

  该镇德胜村栽桑养蚕在当地也有一定历史,全村采取支部带头、党员示范种植桑叶1200亩,今年合作社就出售蚕茧1000多公斤,每公斤价格在23元至25元。据了解,当地一些村民还有手工加工丝绸传统,目前全镇规范示范蚕桑基地近2000亩左右。“我们还联系省农科院派驻博士生开展栽桑养蚕技术指导服务,水星家纺集团还专门收购蚕茧作为生产原料。有雄厚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后全镇蚕桑产业将有所突破。”张林涛说。

  农旅融合闯新路

  据了解,该镇南丰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从前年开始,引进外出务工经商人士回乡创业,创办二三十亩的小龙虾特色养殖示范场,因当地水质良好,养出的小龙虾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供不应求。

  “一般龙虾市场价为每斤20元,我们这里养殖的小龙虾因品质好要卖到每斤40元左右,市场前景好得很,根本不愁销路,下一步还将示范扩展到南山村。”镇党委书记张林涛说,该镇正谋划争取在永丰、永坪、永兴、高兴、南山、南丰等一带坝区,规划实施5000亩高标准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配套修建产业路、机耕便道,完善排灌设施,围绕发展立体生态农业,推进特色种植养殖产业。

  同时,引导各村(社区)把发展产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变个体分散经营为规模化节约化经营,依托农家乐消费、体验田园风光,让田园乡村逐步靓起来活起来,真正实现让人来了记得住乡愁,留得下回忆。

  “小吉场镇发展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具备一定潜力和优势。”张林涛表示,只要沿着绿色生态的目标走下去,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旅漫想小镇”蓝图即可逐步变成现实。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44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