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用为民初心诠释医者仁心

2021-10-13 15:10:24  来源: 贵州日报

  “叔叔,您翻过身来,我们扎针灸。”

  “阿姨,我帮您把裤腿卷高点,敲药棒。”

  “爷爷,您躺好,我给您做磁热。”

  …………

  10月4日,国庆小长假期间,记者走进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一间间病房不时传来这种亲切的声音。

  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年轻医护人员,放弃了节日休息,从早到晚往来于办公室、病房、康复大厅之间,周到地服务着住院的病人。

  “有时候身上痛得厉害,心情不好,但一听到她的声音,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来自纳雍的陈忠祥老人,提起他的管床医生陈春艳,不由得竖起大拇指。

  “每次看到他们胸前佩戴的党徽,顿时让人感到特别踏实。”和陈忠祥同住一个病房的贵阳市民张邦固是一位退休干部,谈及自己的切身体会,他说,“这真正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医技,治疗的是病痛;服务,抚慰的是心灵。

  国庆长假期间,负责康复大厅工作的治疗师曾靖云,和同事们经过简单的休整,10月4日就奔赴岗位。

  “能用休息时间缓解病人的疼痛,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病人的幸福指数,是党员医务工作者应有的责任和担当。”曾靖云说。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在医院各级党组织的团结带领下,全院上下聚起来是一团火、分散开是满天星,用为民初心诠释医者仁心。

  “我们康复科是2020年6月才正式组建成立的,目前正在院党委的领导下筹建科室党支部。”康复科主任吴雪梅介绍,从成立开始,康复科就被独立列为临床一级学科,并逐步形成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中医传统康复结合现代康复学的理论及治疗为特色的专科。

  目前,康复科已相继获批成立“贵州省中医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全省中医康复科能力建设项目示范性单位”“贵州省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单位”“云贵区域智能康复专科联盟单位”“湖南省康复医学专科医联体院校会员单位”等。

  “针对患者功能障碍问题,科室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结合中医治疗,开展了神经康复、骨伤康复、肌骨康复、疼痛康复为主的临床业务,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吞咽治疗、认知治疗,同时配合针灸、针刀、穴位贴敷、埋针(线)、中药熏蒸、中药塌渍、整脊、药棒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治疗,对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颈肩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治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吴雪梅说。

  同时,康复科秉承“全院康复一体化”的理念,尽早开展床旁康复治疗,尽早促进患者功能的恢复,力求实现中医康复全院开花,为医院康复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康复科的发展成效和服务理念,仅仅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一个缩影。

  “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我院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不断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郑曙光说,医院各级党组织始终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不断提升优质医疗服务。

  今年3月,医院第二院区正式开业,开放康复科等7个科室,床位近300张;

  发热门诊选址重建工作顺利开展,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由民间中医名师坐诊的“民医馆”正式挂牌成立,让“名医”真正成为“民医”,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在疫情防控中,医院免费提供新冠肺炎预防方剂“大锅汤”,努力保障社会大众健康;

  推进老年友善医院建设,改善老年患者的就医流程,关注老年人的疾病和功能状况,为老年患者创造一个安全、友善、适宜的就医环境,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及照护需求;

  深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智慧消防”平台开始筹建,将安全巡查自查作为常态化工作,确保医疗安全、医院环境、就医秩序得到有效保障……

  一个个务实举措、创新举措、惠民举措,提升了医院品质,满足了就医需求,赢得了患者点赞。

  “我们将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不断推进医院改革、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驾护航。”郑曙光说。(记者 付松)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