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瓮安县“就近办”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

2021-10-25 18:32:15  来源: 瓮安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瓮安县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强乡村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为办事群众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优质的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多点可办”,今年各乡镇(街道)政务大厅、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事项103500次,极大方便群众办事,真正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节约办事成本。

  建设标准化服务阵地。一是建成标准化乡村政务大厅。整合乡村现有办公资源,设置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站式”政务大厅(便民服务站),实行机构名称、大厅布局、标识标牌、设备设施、窗口设置“五统一”,补齐政务服务大厅软硬件设施,乡镇政务大厅设置综合窗口、代办咨询窗口、网上自助办理等窗口,在村级便民服务站设置综合窗口、代办窗口等,承接群众办理事项,合理布局无障碍通道、咨询导办台等便民设施设备,满足乡村政务服务事项进驻和办理需要,实行开放式、大厅式集中办公,方便群众办事,瓮安县建成13个乡镇(街道)标准化的政务大厅,105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实现乡村政务服务全覆盖。

  二是一枚印章管审批(服务)。按照“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要求,将13个乡镇(街道)群众工作中心统一更名为乡镇(街道)党务政务中心,负责管理乡镇(街道)政务大厅,提供党务政务咨询服务,负责窗口工作人员的管理、监督、考核,受理、交办、督办政务窗口行政效能投诉,指导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开展工作。规范印章管理,在乡镇实施审批服务事项,统一使用“审批服务专用章”。

  三是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将分散在乡镇各站所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等党务政务服务事项,县直部门派驻乡镇(街道)机构承担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到党务政务中心集中受理和办理,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设置1个综合窗口承接县级审批服务事项,实行帮办代办,减少群众跑腿。推动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事项入驻贵州省政务服务网,实行线上受理审查、审批办结、现场出证,提高服务效能。

  构建规范化服务清单。一是建好服务事项清单。制定“就近办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每年根据办事群众需求调整一次。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权责一致”的原则,通过乡镇(街道)自下而上方式提出拟下放的审批服务权限清单,县政府采取“一地一目录”制定赋权清单,县级“就近办”首批将食品经营许可、个体工商户等47项事项下放镇级办理;梳理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初审、医疗救助初审等87项乡镇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宅基地使用申请、土地流转申报等38项村级便民服务事项清单,并对外公布乡镇(街道)、村(社区)所承接事项目录。同时,把全省通办、跨省通办等事项延伸至乡镇、村(社区),实现群众就近能办。

  二是衔接好服务事项清单。针对县直部门下放的政务服务事项,县直部门统一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事项的申请材料、事项名称、办理事项、设定依据、是否收费及收费标准等基本要素,对赋权事项的政策解读、网络技术支持、业务账号设置、操作流程标准化等,全部下放至乡镇(街道),实施常态化跟踪、督促和检查,落实细化事中事后监管措施,防止权力“一放就乱”。各乡镇(街道)落实专人联络负责,安排专人,专门负责窗口与镇与村、镇与县的沟通衔接,做好资料的转接。

  三是编好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县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乡镇(街道)承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结合基层实际优化办事流程,对事项办理材料清单、办理时限等编制统一办事指南,实现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服务事项实现事项名称一致、流程一致、材料一致、时限一致,推动政务服务便利化向乡村延伸,实现群众“就近能办、一次办成”。

  打造优质化服务队伍。一是抓好队伍建设。整合乡镇(街道)站(中心、所)人员力量,结合乡镇实际,择优选派熟悉相关审批服务人员到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专职从事政务服务工作,目前全县各乡镇党务政务中心编制数均在5个以上,各乡镇站(中心、所)派驻政务大厅窗口人员均在5人以上。建立乡镇审批服务人员稳定联动机制,规定新录用公务员、事业人员在服务期限内不得转任、交流、调动至县直部门,确保基层审批人员稳定。按照“一岗多责”的原则,选择1至2名责任心强、熟悉相关政策法规、熟悉本地基本情况的驻村干部、村干部等担任政务服务人员,全县村级配备政务服务人员120余人。

  二是开展常态化培训。为确保窗口工作人员能为群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服务,县政务中心举办3期乡镇政务服务业务培训,宣传《贵州政务服务条例》,培训业务知识、服务规范、法律法规、系统操作等,提升了窗口人员服务群众的本领、依法行政的能力和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各乡镇(街道)联合县直相关部门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采取上挂下派、业务培训等方式先后培训100余人次,有力提升基层审批服务队伍能力。

  三是完善考核评价。全面推进“好差评”制度,群众可通过窗口评价器、二维码、短信和网上对服务情况开展评价,今年,办事群众通过“好差评”系统主动评价测评率达到70%以上,差评2件,差评整改率为100%,整改满意率100%。各乡镇(街道)设置便民意见箱、意见簿,公布监督电话等措施进一步畅通监督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建立乡镇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适时深入企业、下村入户开展满意度调查,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收集群众诉求10余件,办结率100%。

  营造便利化服务环境。一是规范办理制度。建立政务服务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导,规范政务服务信息公开,公示窗口办理事项、办理条件、办理时限、申请材料、收费标准及依据等,提供服务指引,方便群众办事。完善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投诉受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强化服务监管,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水平,全县各乡镇(街道)建立规范管理制度8项以上。

  二是强化运行监督。县政府每半年听取乡镇(街道)政务服务能力提升和运行情况报告,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镇村政务服务事项纳入实体大厅窗口受理、窗口人员纪律作风、办理实效等情况进行监管、调度,县政府办公室对乡镇(街道)政务大厅办事开展督查、调度,协调解决办事大厅建设资金、人员问题。县政务中心不定期深入乡镇(街道)政务大厅进行督促指导、跟踪督办政务服务事项,已对5名群众投诉建议进行交办、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办结率为100%,让群众少烦心、少操心。

  三是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咨询服务、全程代办、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延时服务以及绿色通道服务,全面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全县各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全程代办、上门服务等3600余件次。各乡镇(街道)政务大厅实行窗口首问责任制,对于即办件,窗口人员立即办结;对于承诺件,窗口人员全程负责督办,直到办好为止。规范村级服务,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办理村级服务事项,全部实行“即时办理”服务,对超出村级办理权限,不需当事群众本人出面的事项,提供“全程代办”服务。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93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