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七星关区:农家书屋助力乡村振兴

2021-11-03 17:34:11  来源: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农村书屋是提高村民科学文化修养,提高乡村文明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七星关区通过提升服务效能、延伸阅读方式、拓展服务内容,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科学致富的“加油站”

    走进大新桥街道大桥社区,宽敞明亮的农家书屋内书香四溢,文化、科技、农业等贴近生活、有针对性的图书一应俱全,前来翻看种养殖书籍的居民们络绎不绝

    “书屋内各类书籍一应俱全,是我们学习充电的好去处。”街道居民张金春说,以前社区里没有农家书屋的时候,大家聚集在街头巷尾聊天闲扯、打牌娱乐,现在书屋就在家门口,大家培养起了读书习惯,开阔了视野,社区群众整体文化水平提高了,阅读气氛越来越浓厚

    除了附近的居民来看书,不少学生放学后也会过来,他们把这里当成看书、写作业的好地方。不断增强农家书屋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大桥社区通过搭建农家小书屋+四点半课堂通过组织年轻党员干部、退休教师、志愿者等为学生开展课后辅导并积极开展安全知识、心理辅导、感恩教育、经典诵读、文艺汇演等文体活动,极大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为孩子打造温馨的港湾。

    同时,大桥社区还以培养新时代新型农民为目标,将农家书屋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工作结合在一起,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宣讲,邀请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等拓宽群众致富的新思路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窗口,学习科普知识的课堂,为乡村振兴凝魂聚力。

    “农家书屋就建在家门口,每天一有空就过来看书,很方便。”在柏杨林街道农家书屋里,75樊廷珍端坐于书桌前,认真听志愿者读书。说起农家书屋给生活带来的变化,樊廷珍直言,自从街道建起了农家书屋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樊廷珍原本是水箐镇黄莲村由于不识字,在老家,她的娱乐方式只有看电视,2018年10月搬到了柏杨林街道,樊廷珍每天坚持到农家书屋听志愿者读书,还积极参加了街道的合唱队,生活日益丰富起来。

    “农家书屋群众的文化阵地,为群众搭建了学习知识的平台,在倡导文明新风、推动优良民风、和谐村风、文明乡风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周巧是柏杨林街道幸福社区的一名文化志愿者,平时的工作主要是进行图书分类、编目、整理上架、读者管理维护图书室内秩序,劝导一些不文明的行为等,帮助搬迁群众介绍借阅知识,为搬迁群众创造一个安静温馨的读书环境。

    近年来, 柏杨林街道不断升级农家书屋的软硬件设施,创新农家书屋运行管理模式,拓展服务内容,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群众乐于参与的读书活动,引导和吸引群众“进得来、坐得住、读得进”,让农家书屋实现了“一专多能”,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农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

    同时,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探索促进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与党史学习教育相融合,让农家书屋在党史学习教育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并将农家书屋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等建设融合把好的理念、作风、习惯转化为农民群众自身的需求,带动农家书屋“用起来、活起来”使农家书屋真正成为凝聚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和谐、引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宣传阵地

    村村有书屋,户户飘书香。如今,在七星关区,农家书屋正悄悄改变着群众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成为群众充实致富“脑袋”、培植文化“厚土”精神乐园”,乡村振兴的“充电站”。

    为更好助力农家书屋成为引领乡村振兴的精神引擎,七星关区不断提升农家书屋建设标准,规范管理流程,精准对接居民的实际需求,增加藏书量及种类,满足群众生活、生产需求,让更过内容充实、实用性强的书籍进入农家书屋,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关心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七星关区建成482个农家书屋,2020年新增图书约2.79万册。(李金苗 吴茜)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2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