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岑巩:党建引领 “浇”开乡村振兴幸福花

2021-11-04 18:01:08  来源: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㵲水街道紧紧围绕建强基层组织引领乡村治理,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目标,极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绘就了一幅组织战斗力强、人居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新时代㵲水画卷。

岑巩县㵲水街道坝区一角。(胡国祥 摄)

  村民小组主干道全部安装了太阳能路灯,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点亮了村里的夜晚,也照亮了百姓的生活。村民钟德梅说:“以前没有路灯,晚上一片漆黑,路灯安起后,晚上出行和饭后跳广场舞方便多了。”

  早上8时许,村民李元胜赶往蔬菜大棚务工,一路上到处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整洁优美的乡村环境让他心情十分愉悦。“以前垃圾到处乱扔,风一吹就到处飞,现在村里有了垃圾池,垃圾都会被按时拉走,环境好了,心情也好起来了。”李元胜笑着说道。

岑巩县㵲水街道村组织阵地。(邓越 摄)

  近年来,㵲水街道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健全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级组织阵地、村民活动场所、村组公路、串户路、安全饮水、卫生厕所等从有到无、从“量”到“质”的蝶变,村容村貌不断改善,村庄靓丽,百姓富足。

  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就业增收致富。㵲水街道把坝区和林下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把产业兴旺、百姓富足作为乡村振兴的主攻方向,支部带头谋划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精选产业,统筹发展绿色、生态、林下经济、坝区产业,带动福射村域经济持续发展。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大力发展杂稻制种、蔬菜种植、精品水果、药材等坝区产业和油茶、懒汉养蜂等林下经济。

  “去年我种了十余亩,收益还不错,今年我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二十余亩,今年纯收入约8万余元。”杂稻制种户杨政林高兴地说道。

岑巩县㵲水街道蔬菜大棚,村民在栽葱。(胡国祥 摄)

  今年,全村发展杂稻制种100余亩,产量40000余斤,产值40余万元,带动该村600余人增收致富。

  近年来,㵲水街道凭借区位优势及资源禀赋,将马坡坝区作为城区蔬菜、精品水果保供基地加以建设,极力打造成为城区居民的“菜篮子”和“果盘子”。

  据马坡村党支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马坡坝区基地已陆续种植西兰花、白菜、青菜、红菜、莴笋、香葱、芹菜及药材等100余亩,预计次年3月底前,加种青椒、萝卜、豇豆等菜品和葡萄、草莓等精品水果,将带动附近村民到基地务工8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15000余元。”

岑巩县㵲水街道马坡村蔬菜大棚内,工人们正在播种菜种。(杨武山 摄)

  党支部规模化发展蔬菜和精品水果种植,不仅让闲置土地“活”起来,还能让农村剩余劳动力“动”起来。依托坝区产业让农民华丽转身成了产业工人,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逐步实现就业稳定、收入稳定,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政策好了,支部建强了,村里发展了产业,建起了蔬菜、水果、药材种植大棚,我们就一直在大棚里干活,在家门口打工还可以照顾家人,一个月还可以挣到2000多元。”村民唐德英开心地说道。如今,家里的破旧老屋变身小洋楼,还买了小车,日子越过越好,一家人围坐在充满幸福气息的“小洋楼”里说说笑笑。

  下步,㵲水街道将坚持以“抢抓时间赶进度,集中力量攻难关,强化措施抓落实”为总要求,积极抢抓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建设契机,持续加强党组织建设,引领乡村治理,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巩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新农村。(肖定刚)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30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