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花江峡谷古寨中 金秋织“醉红”

2021-11-11 18:46:08  来源: 天眼新闻

  丹桂飘香,稻谷满仓,走进黔西南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小花江古寨,宛若人在景中走,皓影画中游。曲折蜿蜒的盘山公路,气势磅礴的花江大峡谷,彩虹双映的铁索桥,茶马古道旁的摩崖石刻,浓郁布依风情的古村落……一幅幅绝美画卷,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北盘江畔,诗意乡村、善美乐居跃然眼前。

小花江古寨全景

  小花江长征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原火箭军希望小学)是小花江“红色+”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曾一度闲置、荒草丛生,而如今,小花江的本土工匠们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正在织就“醉红小花江”的锦绣未来,红色展馆主体框架改造已基本完成。

  据花江村第一书记刘玉高介绍,花江村以州级乡村振兴示范点创建为契机,对拥有丰富资源的小花江进行全面摸底研判和深入调研论证后,确定了建设“醉红小花江”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的乡村振兴模式。

长征茶马古道遗址(2021年8月24日摄)

  红军长征西进过程中,红三军团十一团在政委张爱萍、政治部主任王平的率领下,抢渡北盘江后又奉军团长彭德怀命令,在小花江铁索桥阻击关岭国民党追兵,以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入滇。红军长征小道、驻防碉堡遗址、红军泉(蚂蟥井)遗址是小花江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纪初,张爱萍将军的女儿张小艾重走长征路后赓续情缘,其所在第二炮兵部队捐建了小花江希望小学(后改名火箭军希望小学),也曾是火箭军官兵和地方党员干部的红色教育基地。

蚂蟥井(红军泉)遗址(2021年5月7日摄)

  2019年7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召开,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方案赋予贵州作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建设区”的特殊使命。2021年5月,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贵州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条例》,条例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和传统利用四类主体功能区的特点,以长征主要线路为核心,建设和完善纪念设施,打造与长征文化主题相协调的城镇、乡村以及景区和景点。

花江铁索桥阻击战碉堡遗址(2021年8月24日摄)

  小花江打造“醉红小花江”文旅融合田园综合体不仅有助于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关联的古村、古道、传统民居等的保护、利用和管理,还有助于加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传统技艺、民族文化等的发掘、整理、保护和利用。

贞丰县花江铁索桥原貌(贞丰县委宣传部 提供)

  小花江“红色+”文旅融合乡村振兴集成示范点申报之初,一度曾不被看好,且受制于资金困扰。花江村一方面主动对接惠阳东西部协作资金,另一方面深入研究红军长征过黔西南史料策划红色文化展厅。经不懈努力,“醉红小花江”乡村振兴画卷已徐徐打开,华中师范大学、贵州大学、盐城工学院、惠阳区人民政府、黔西南州委党校、贞丰县委党校等众多单位明确表示将在小花江长征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挂牌合作,众多红色文化培训公司也表达了投资经营意向。

花江铁索桥桥墩遗址(2021年8月11日摄)

  小花江长征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建成后有望实现年培训3000人以上,同时吸引游客50000人以上,带动红色民宿和布依农家乐数十家,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50万元以上,至少为200人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小花江红色教育基地、十里花廊(三角梅)、红色码头、红色民宿和文化广场等主题项目的实施,一帧帧壮美的红色画卷必将书写“醉红小花江”乡村振兴模式。(记者 黄飛鸿)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49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