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财经大学:让数据更可信 育数字经济人才

2021-11-12 18:14:16  来源: 贵州财经大学

让数据更可信,育数字经济人才

——贵州财经大学探索实践育人新模式

  2021年7月24日,对于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的“数可信”团队具有重要意义,一封来自某大型国有银行的感谢信如落石入水,在团队中激起一阵涟漪。信中言辞恳切地向“数可信”团队表达诚挚谢意,感谢团队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为银行业务提供的支持与帮助。而这样的感谢信,这个团队已经不是第一次收到。

  前进路上,初心终不改

  “数可信——让数据更可信”是这个团队命名的初衷,既体现了自己为之努力的方向,也表明了团队成立的初心。“数可信”虽然是一个仅创立两年的团队,但在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和团队成员高水平论文发表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团队主要攻克领域包括大数据获取及清洗、数据分析建模、提取信息到可信凭证中的计算服务等内容。

  团队负责人,信息学院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杨钒击介绍世界上百分之八十的人接受的银行金融服务是少而单一的,尤其是对于中低收入者和小微企业来说更是如此,金融机构很难获得这部分客户的信用凭证。所以同学们产生了这样的思考——有没有可能让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把自有的数字足迹变成一个可信的证据,在银行给该企业或者个人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时提供佐证。然而,这些看起来似乎有用的数据却湮没在海量的无用信息之中。在团队的攻坚下,这个设想在逐步通往现实的路上。

  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也能看到“数可信”的身影,团队针对特色农产品很难定量区分品质这一难题,将对科研的热情化为脚下的动力,走遍了贵州的台江、平塘等地,依托相关技术提出了“特色农产品数据处理规范”“农村电子商务服务机构建设与管理规范”两个标准,并被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立项为贵州省地方标准,这是贵州财经大学第一次牵头制定贵州省地方标准。

  寄往数可信团队的感谢信从不同单位、不同地方纷至沓来,荣耀的背后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困难,没有哪一种成功是轻而易举可以取得的。在实验室的小房间里摆着一张小床,床上除了两块垫子什么也没有,看着整洁却又冰凉。数可信团队负责人杨钒击表示,这张床是为了方便同学们晚上工作太迟不能按时回寝而准备的。杨钒击谈及此事,带着习以为常的表情。那张不大的床静静的摆在墙角,等待着为同学们疲惫的身躯恢复精力。

  师生同力,精彩进行时

  目前,信息学院拥有贵州省社会与经济数据科学人才基地和数据科学与高性能计算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两个省级实验室,以及量子信息研究中心、模式识别实验室、新型计算机体系结构实验室、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实验室、多媒体内容取证实验室五个院级实验室。

  信息学院采取了一种高效的团队模式——“一室一团队”(即:以实验室为基础组建团队),团队主要由在学术上更有经验的教授带领学生组成。这样的团队总是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有经验的教授总能让学生们少走一些弯路,而学生们的活力和热情总会与教授们有新观点的碰撞。正是这样的模式让信息学院一直有像“数可信”这样优秀的团队产生。在过去几年里,在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图像声音的加密以及分布式计算等多个专业领域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实践育人,成长在路上

  笔者了解到,对数可信团队和学院来说,并不满足于那一串串代表成功的专利数据,他们更看重的是成果、专利或者技术对于群众、企业和社会是否有帮助,把论文写在贵州大地上。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而信息学院依托以“数可信”为代表的各类专业团队,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学院信息管理系已经在尝试把图书情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项目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力争制定新的地方标准。

  团队取得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学院积极营造的良好学术发展氛围,坚定追求学术卓越,提升学术水平的决心和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对待科学研究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专工匠精神。

  数可信团队负责人杨钒击认为,在这样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中,团队成员收获不少成长不少。而这些收获是坐在教室里无法获得的。作为团队负责人的他,在组织协调和创新管理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和锻炼。对于他们即将迎来的毕业季,杨钒击表示,即使毕业了,这段经历也必将是他职业生涯的宝贵财富。(赵倩 袁春燕 王明虎)

[责任编辑: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59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