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西秀区“三联三共”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见实效

2021-11-25 18:28:20  来源: 西秀区委宣传部

  近年来,西秀区西街办以全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作为契机,采取软硬件改善并行的方式,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供给配套改善、公共服务优化以及环境治理等工程,以更加精细化的改造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的更高要求。

  多方联动,改造共推

  着力促成社区、施工方和居民间的良性互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有机参与老旧小区改造。一是党建引领聚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八大公司老旧小区改造试点设立社区支书工作室,由党员带头配合设计院人员完成“图纸入户”,最终确定覆盖地上地下两大类14个方面的改造内容和建设标准。通过社区支书工作室组织恳谈会、见面会等做到一事一议,及时精细沟通“改什么、怎么改、改成什么样”的问题。借助党员冲锋在前,做好入户摸底、政策宣讲、拆违拆平、矛盾化解等工作,完成收集老旧小区改造居民意愿清单170多份。同时,成立“社区治理筹备业主委员会”,全程参与监督老旧小区改造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在短短6个月内顺利完成总面积1.6万平方米的改造项目。

  二是内外联动促改造。按照“业主主体、社区主导、政府支持、多方参与”的工作原则,将业务部门负责人、社区支书、业委会主任等纳入领导小组,以联席会、专题协商会强化部门联动,合力协同作战。采取“居民自筹+专项补贴+公共收益补充”的资金筹措机制,将改造项目分为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整合发改和住建专项资金完成地下管网基础改造,对接国企平台以“组团价”完善地上水电路气改造,协商居民以“成本价”顺带完成厨房、卫生间等套内空间提升工程,真正“由表入里”解决老旧小区漏水漏风漏电漏污等问题。目前,八大公司老旧小区已改造完成189户,铺设电力工程560米、雨水污管网1260米,改建道路5652平方米。

  三是自主物业保长效。全力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后半篇文章”,建立非营利性质的社区物业服务中心。针对性解决配套设施破旧、违章搭建严重、公共停车空间混乱等问题,适度改造顺应老年人生活需求,切实打通老旧小区改造“最后一公里”。通过社区级物业统筹,八大公司宿舍间的围墙全部拆除,整合成为一个小区统一管理,强制拆除了临时搭建80平方米,清理占用道路280平方米,让出休闲空间1150平方米,并利用街道办下拨的资金19.6万元,实现了八大公司小区新型监控门禁全面覆盖。同时,配设休闲亭、休闲座椅和照明路灯,实施绿化工程480平方米,洽谈第三方投资引入快递柜、直饮机、充电桩等项目,全面提升了小区的功能性、安全性和舒适性。

  居社联手,问题共治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探索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机制提升治理效能。一是人脸识别覆盖管理。通过在老旧小区推广安装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电子门禁系统,采取“刷脸”开门方式避免了因磁卡丢失、密码泄露、指纹被盗等引发的非法潜入。通过实时汇总出入情况到社区警务室“看家护院”,杜绝了外来人员和车辆随意进出,提升了小区的治安、防疫、停车等管理成效。同时,利用智能门禁系统的“人脸收集”功能,实时收集进出人员和房屋居住情况,规范健全了对社区居民和外来流动人口的认证、核查、管理工作,在疫情防控中实现了5分钟内对120户居民的初步筛查,真正做到了“以房管人”。目前,西街办已建成19个老旧小区门禁系统,覆盖住户6837户15338人。

  二是社区天网跟踪处理。建设以街道办为中心的安防监控网络,形成“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体系。通过“小天网”对公共街道、背街小巷、小区院落开展24小时“盯梢”,将突发应急治安事件及时反馈到街道办指挥中心,直接派出网格员现场处置巡逻,实现了平安建设的一级快速响应。同时,借助“小天网”系统对各类违法事件进行图像识别、录相取证等,高效完成了对垃圾乱丢、摊位占道、车辆违停等“脏乱差”现象的跟踪处置,实现对交通干线及时疏导、对消防隐患提前预警、对特定目标进行精准跟踪。目前,西街办“小天网”已部署高清摄像头302个,协助公安机关侦破刑事案件4起,行政案件8起。

  三是网格楼长走访调理。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网格长,社区干部、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共建单位党员为网格员的网格管理体系,及时疏导解决老旧小区治理中管理主体缺失、产权权属复杂、利益协调困难等多种问题,补齐老旧小区“宜居”短板。充分发挥网格楼栋长先锋带头作用,利用起“办事处—社区—楼栋”网格机制中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优势,第一时间响应社区居民的困难和需求。引导居民塑造开放包容、互信互助、共建共享的小区意识,提升群众对社区事务的参与度,营造更为和谐、融洽和包容的邻里环境。目前,西街办已建立社区网格19个,配备网格管理员38名,协助处理居民需求100余次。

  平台联运,服务共享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契机,深挖社区服务的增值潜力,借助数字化技术平台,拓宽民生工程的新内容。一是智“绘”地图知民情。通过打造“智慧西街”线上平台,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管理效率和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便捷性。利用“电子地图”功能,西街办更为直观化、精细化地梳理社区人员分布数据1.5万余条(包含流动人口),精准定位老旧小区中低保成员、优抚对象、失独家庭、少数民族、残疾人士等特殊人员的楼宇和房间,提供到访过的医疗服务、志愿帮扶等记录查询,更好与第三方畅通信息合作开展上门服务。同时,在地图网点中直观体现重点企业和临街商铺的动态信息,建立台账记录包括组织、房屋、服务、考核等10方面状态信息20000余条,实现对企业营业许可、安全生产、应急设施等信息的有序化监管,全面清晰地展现小区住户“15分钟生活圈”。

  二是智“汇”履职解民忧。在“智慧西街”社区管理系统中建立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平台,通过汇总群众“需求清单”、梳理社区管理“问题清单”、向对口部门“任务派单”、收集处理情况“反馈回单”的闭环管理模式,进一步简化社区基层办事程序,提升社区服务效率,实现居民诉求“主动响应”。同时,将“智慧西街”与“两代表一委员”履职服务平台相互结合,以代表委员“一人一档案”的形式,系统记录个人信息和履职服务活动,并汇总信息找准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履职服务。今年以来,履职平台已汇总群众信息178条,梳理成任务清单160条,社区“三级服务团”处理完成102条。

  三是智“惠”服务暖民心。通过向社会公众分享智慧党建APP和微信公众号的平台资源,西街辖区居民可以预约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帮忙办理事务,为不方便出门的老年人、需关怀人群提供更多便利。在学习教育功能中,延伸开展新时代市民讲习所网课、党史学习教育、“四点半”课堂预约等,推动清洁家园、垃圾分类、健康知识等民生专题宣讲,有效营造了老旧小区的人文氛围。同时,在生活服务功能中,创新发展“支部携手志愿者”服务模式,由工作人员和辖区居民群众共同组建“关爱帮扶”“文明劝导”“绿色环保”等志愿服务队,在社区志愿服务、互助服务和公益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今年以来,借助智慧平台的联系枢纽,帮助老百姓解决热点、难点问题319个,服务民生100余次。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