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古老遇新潮 文旅展新姿——铜仁文旅融合育出新业态

2021-11-28 09:42:38  来源: 贵州日报

古老遇新潮 文旅展新姿

——铜仁文旅融合育出新业态

  11月25日,铜仁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刚走出梵净星空艺术馆的湖南游客张毅连声感叹:“在这里仿佛置身浩瀚苍穹,还可以自己操作航天发射模拟。游中南门,可说是行走于古街古巷,处处有新潮新景。”

  今年9月,通过修复迭代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鸣锣开市”,迅速成为全国各地游客争相打卡的旅游新地标。正如张毅所言,在这里不仅能深切感受铜仁的历史文脉,也能深刻体验现代时尚的激情浪漫。

  古老遇新潮,文旅展新姿,彰显出铜仁围绕“念好山字经、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态牌,奋力创建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全力打造文化旅游胜地的坚定决心。

  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铜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打造梵净山、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和乡村振兴产业带为主要内容的“一带双核”项目,高质量推动旅游产业化。

  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作为“双核”之一,便是在充分尊重历史和发展现状的前提下,以历史悠久的中南门古城为依托,在锦江河畔筑起的一座文化旅游新地标。

  旧城换新颜,新城育新业。地处铜仁最繁华地段的中南门,四面环山,三江汇流,山、水、城和谐共生,是铜仁规模最大、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见证着铜仁600多年的岁月变迁。

  文化为墨,匠心绘景,中南门经一番精雕细琢、修复迭代,文化与旅游碰撞出耀眼夺目的光芒,孕育出生机无限的业态:行至梵净茶苑,可品梵净茗茶,话抹茶发展;走进苗绣文化展示中心,只见绣娘飞针走线,绣品艳丽夺目;置身飞山宫,箫笛与傩戏、木偶和花灯,感受铜仁民间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此之外,还有梵净书院、梵净医馆,梵净揽星阁、梵净食府,更有周逸群故居和烈士陈列馆等。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将黔东厚重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非遗文化、饮食文化等聚于一城,孕育出精彩纷呈的百景百业。

  这里不止有历史文化的高雅,更有人间烟火之盛景。按照市场化运营、产业化融合、夜经济集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围绕游客的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提供吃、住、行、游、购、娱新产品供给,及生态、科技、人文、智慧、开放、舒适的旅居环境,成为主客共享的“城市会客厅”。

  为丰富“夜经济”业态,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按照市场化思路招商,引进了国内知名的文化生活娱乐品牌,形成以年轻、活力、时尚为代名词的酒吧一条街,描绘出一幅夜景美丽、夜市兴盛、夜生活文化浓郁的“不夜之城”。

  “抬眼见绿,出门即景,无需远行。”人潮涌动的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让古城焕“新颜”,横卧在青山绿水间的“乡村振兴产业带”,揭开了沿线传统村寨的神秘面纱,“唤醒”乡村旅游的新潮新业。

  这条全长40余公里的乡村振兴产业带,让中南门历史文化旅游区与梵净山景区“景景相连”,更成为一条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金线”。

  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铜仁在乡村振兴产业带沿线布局农业与旅游融合、创新体育与旅游融合、做优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沿线乡村旅游业实现持续发展。

  在外打工多年的碧江区八官溪村民姚燕红,眼见家门前的乡村振兴产业带建成,毅然辞掉工作回家从事旅游服务业,一月收入轻松上万元。她说:“乡村振兴产业带,真正让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铜仁将优质资源转变为旅游产业发展动能,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深度融合,打造新景区、新玩法、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有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据介绍,仅在今年国庆期间,铜仁市在以中南门文化旅游区、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带动下,共接待游客近4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亿余元,同比增长57.46%。(记者 杨聪 江佳佳)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8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