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打造“聚才谷” 贵大勇担当

2021-11-28 10:03:16  来源: 贵州日报

  在11月24日举行的省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是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入选者,贵州大学副校长周少奇、贵州大学省森林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贵杰是首届“贵州杰出人才奖”提名者。

  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近年来贵州大学牢牢把握“部省合建”“双一流”建设和“做强贵州大学”的历史新机遇,大力实施人才立校、人才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以及“引才引智”“培育锻造”“立德树人”等工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作用突显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

  “五年内拟引进和培养院士、长江学者、杰青等杰出领军型人才20名,引进海外毕业的优秀博士100名,引进和培养学术学科带头人100名,引进和培养学术骨干400名。”这是贵州大学未来五年大力实施的“2114”高层次人才引培计划。

  贵州大学及时调整充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系列引才和培才制度、精心组织线上线下人才引聘活动、聚焦学科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列出引才计划清单、签订引才年度目标责任书、探索特岗聘用模式等一系列人才举措纵深推进。

  通过不断健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开创了贵州大学人才工作新局面。近三年,共引进博士400余人,博士专任教师占比由2018年的38.95%增长至48.8%,拔尖人才新增人数占现有国家级人才总量的5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起贵州大学开始探索特岗聘用模式后,开辟了人才发展新路径。通过设置“杰出人才”“卓越人才”“青年英才”“一流学科特区人才”“溪山学者”等特设岗位,以高水平聘期目标任务为导向,以较为优厚的薪酬体系为杠杆,逐步形成数量、质量与贡献相结合的多元化分类人才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了人才资源的最佳效益。

  特设岗位不仅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到校工作,更激励了校内优秀人才奋发作为,在贵州大学2020年获批的15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特岗人员立项占比达20%,特设岗位效能凸显。

  据贵州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国家级人才培育的新沃土,“特设岗位”为学校加快培育人才“雁阵”格局中的领航头雁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学校共聘用特设岗位人才173人,经过科学培育已有10人入选国家级人才项目、10人入选省级人才项目。学校自主培养的国家级人才不仅填补了全省大数据领域的历史空白,还实现全省高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立项零的突破。

  为促进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打造人才成长新高地,贵州大学以“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教育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为契机,探索出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骨干的“双培养”模式,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达100%,博士比例达73.23%。

  今年10月,当前我国大数据领域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贵州大学省部共建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揭牌。至此,贵州大学已先后获批20余个国家级平台,6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以及1个国家级人才基地、18个省级人才基地。这些科研创新平台的建设,使得学校人才孵化力度进一步加强,近五年来已自主培养国家级人才11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让贵州孩子不出山门受到更优质教育,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建设好高水平‘双一流’大学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宋宝安说。

  为此,贵州大学大力实施了本科教学质量“六大提升行动”“博学计划”、通识教育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等项目,毕业生继续深造率、就业率逐年攀升,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贵州大学研究生第一作者发表SCI、IE、CSSCI等高水平论文630篇,发明专利96件,获全国科技竞赛奖29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连续在第六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金奖。

  据统计,自建校以来,贵州大学累计向社会输送55万余名优秀毕业生,70%奋战在贵州省工业、农业、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成为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中展现贵大作为。涌现出像马克俭、宋宝安、赵元龙等扎根贵州数十载的学术科研带头人,形成了优良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方式和示范引领效应。学校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省级高层次人才达220余人次。

  贵州大学党委书记李建军表示,学校将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充分发挥“聚才谷”和“领头雁”作用,助力全省人才大汇聚,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发力、助力“四新”“四化”彰显贵大担当。(记者 王雨)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08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