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林长制促“林长治”
——贵阳贵安推动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
群山叠翠,绿野千里,花草葳蕤,万木争荣……放眼筑城,满目青翠。
如今,这座拥有“全国十佳生态文明城市”、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的城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奋力擘画“林长制、林长治”的崭新图画,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筑牢“林”的屏障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按照中央、省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工作要求,贵阳贵安积极探索以林长制促“林长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力,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环城林带是贵阳市最具特色的“绿色腰带”。自1954年首次提出环城林带建设以来,贵阳市历经多年建成全长70公里、面积24万亩的一环林带,覆盖长坡岭国有林场、都溪国有林场、顺海国有林场、贵阳市森林公园、省林科院国有试验林场、孟关国有林场、阿哈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2002年,贵阳启动第二环城林带建设,到2008年基本建成,总长达304公里,面积达194万亩。
“十三五”期间,贵阳贵安通过全面实施绿美贵阳行动,扎实推进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荒山造林、通道绿化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植树造林、未成林造林地抚育管理等工程,共计完成营造林173.2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5%,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不断改善,“林”的屏障不断筑牢。
强化“长”的推动
出实施方案、建规章制度、明责任体系、定操作步骤,一张张责任图、时间表密集出炉。在全省范围内,贵阳贵安率先印发了《贵阳市贵安新区全面实行林长制实施方案》,比照省级林长名录,第一时间印发了《贵阳市贵安新区市级林长名录》,明确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林长,分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的市领导担任副总林长,市委、市政府部分领导为林长。
同时,将贵阳贵安10个区(市、县)、4个开发区、4个贵安新区直管区乡镇以及26个自然保护地予以划分,基本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林长体系,四级林长人数达3299人。其中,市级林长18人、县级林长192人、乡级林长1159个、村级林长1930人。
此外,各级林长积极组织开展巡林活动,在巡林中强化对林业工作的指导,为贵阳贵安林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发挥“制”的作用
林长制整合了全市资源,推动林地管护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了护绿管绿从“独角戏”到“大合唱”的转变、从林长制向“林长治”的嬗变,真正做到了“林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在《贵阳市贵安新区全面实行林长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贵阳市贵安新区林长制办公室先后印发工作规则、考核激励问责办法、相关配套制度、巡林巡查等5个配套制度,搭建贵阳市贵安新区林长制“1+5”组织保障体系。印发《市级林长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及市级责任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了部门联动工作职责,强化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同时,采取常规工作每月一调度,重点工作随时调度的工作机制,做到巡林巡查记录台账清、日常工作提示明、重点工作督办严。积极与团市委联动,印发《关于实施贵阳市贵安新区“小林长”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搭建市、县、乡、村四级“小林长”民间义务监督员队伍,参照省级标准,设置了27人的市级小林长,进一步提升林长制社会参与度。
下一步,贵阳贵安将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以“林”为主题精准发力,以“长”为核心履职尽责,以“制”为根本探索创新,将各级责任目标化、任务清单化、监管数字化,充分发挥护林员的网格化作用,逐步构建“一林一员”“一林一策”的管理体制。同时,以各林长区域为重点,继续推进自然保护地优化调整,打造林业资源保护和利用示范点。通过开展市级林长巡林、召开联席会议等方式,确保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记者 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