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丹寨:让易地扶贫搬迁子女“上好学”

2021-12-07 18:07:07  来源: 丹寨县融媒体中心

  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产业发展是支撑,而破解“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法宝”则是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期间,丹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3006人,搬迁子女的教育,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

  2019年8月31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学,小学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新学校报到。

  清晨,丹寨县金钟一小的孩子们整齐地坐在教室里晨读。校园内,大操场、塑胶跑道、图书室、乡村少年宫,学校设施应有尽有。

  “我之前在复兴小学读书,上一年级的时候,我和姐姐每天五点办钟就起床走路去读书,要将近八点钟才到学校,特别怕冬天和下雨天,又冷又滑。”五年级的陈兴桥回忆说,下雨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和姐姐没少摔跤。

  陈兴桥的老家在扬武镇争光村,是丹寨县最边远的村寨之一,上学的路环绕在半山腰上。早上五点起床,每天来回要走近两三个小时的山路。

  2019年8月3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学,学生们在新学校上课。

  2018年,丹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全面建设完成,距离丹寨县金钟一小仅一街之隔,当年,扬武镇村争光村共50户214人迁入其中。

  陈兴桥一家搬迁到金泉街道金钟移民社区,100多平米的搬迁房,装修温馨简单,干净明亮。陈兴桥的父亲在县城从事粉刷工作,母亲则在新家后面的企业上班,收入稳定。

  2019年8月31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小学,学生们在新学校上课。

  丹寨县金钟一小,离小区仅一街之隔,校园面积90亩、建筑面积21845平方米,生源涵盖12个行政村,目前,设42个教学班,在校生1938人,其中易地移民搬迁户子女764人,住宿生1228人。每天,学生们下课就能吃到热腾腾的饭菜。

  金钟一小语文老师杨秀品从教近20年,2015年之前,他在距离丹寨县城近40公里的复兴小学任教,随着教育资源整合优化,杨秀品也来到了金钟一小教书。“以前在复兴小学,学校教学设施比较落后,教师少,一个老师要上好几门课程,一个周有20多个课时,每天几个教师来回跑,一天下来累得不得了,和那个时候比起来,现在学校的变化真的是翻天覆地啊。”杨秀品说。

  杨秀品介绍,金钟一小现有教师101人,学校设备齐全,有实验室、图书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还有计算机、音乐、美术等多门课程,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以前教过的很多学生搬到这里就读以后,感觉精气神都不一样了,见识增长了,更自信了,学生成绩提升得也很快,好多娃娃说,要好好读书,以后还要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杨秀品自豪地说。

  2020年9月18日,贵州省丹寨县第二幼儿园的保健老师在卫生保健课上向小朋友演示正确的刷牙方式。

  在丹寨县第二幼儿园, 孩子们笑靥如花,尽情歌唱,尽情跳舞, 沉浸在无尽欢乐的“城堡”里。

  学校于2018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分设小、中、大各三个班,每个班级有独立的活动室、午睡区、游戏区、盥洗室,共开设8个班,有256名幼儿,其中移民搬迁户幼儿101人。

  吴文昊在这里读中班,小小年纪却多才多艺,一直是父母的骄傲。

  “当初进城就是担心娃娃读书的问题,现在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吴文昊的父亲吴应平告诉笔者。

  2018年,吴应平一家从龙泉镇合心村搬迁到县城,按照“易地搬迁户适龄子女全覆盖、零门槛、无障碍就学”的政策,吴文昊直接进入了丹寨县第二幼儿园就读。

  “孩子能在县城读书,我们夫妻俩就放心了, 工作起来也安心。”吴应平说,自己在开发区的一家企业上班,收入稳定,今年,妻子还到孩子就读的幼儿园应聘上了保育员的工作,每天陪在孩子身边,一家人在城里的生活过得和和美美。

  “十三五”期间,丹寨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3个,每个安置点均有幼儿园和小学。

  2020年9月18日,贵州省丹寨县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学习正确的刷牙方式。

  下午四点半,金钟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四点半学堂”教室里就热闹起来了,该课堂是金钟一小“双减”项目之一,在老师们的照看下,学习区里,孩子们翻出书包开始写作业;手工区里,孩子们开心地做着手工;武术区里,孩子们认真学习动作要领......

  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住户孩子课余时间教育管理的困难,丰富搬迁群众学龄子女文化生活,丹寨县多渠道筹措资金50余万元,利用安置点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在金钟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开设“四点半学堂”。

  “妈妈还没有下班,我每天放学就来这里来把作业写了,等妈妈下班再回家。”今年刚上四年级的张蕊蕊是“四点半课堂”的常客,有了小伙伴和老师的陪伴,每天放学后直至晚饭前,她都在这里度过快乐的课后时光。

  2018年6月,张蕊蕊一家搬进了移民小区,母亲余贵兰成功在开发区就业,但是孩子的放学时间和自己下班的时间相差几乎一小时,这一个小时的时间差成了余贵兰的烦心事。

  “现在,每天放学后孩子就在社区的‘四点半课堂’,不但能好好学习,下班后我还能直接带着她一起回家。”余贵兰开心地说,社区开办“四点半课堂”后,这里成了孩子们乎每天都“打卡”的地方,自己的烦心事也成功解决。

  据悉,“四点半课堂”的老师由志愿者、一线教师、社区工作人员等组成,共开设了武术、科技、阅读、舞蹈、合唱、美术、手工等兴趣班,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让搬迁家长安心就业、让搬迁子女德智体全面发展。(文字:张燕 图片:黄晓海)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4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