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家寨
万山区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通过拓展路网建设新格局,创新养护管理新模式,提升运营管理服务水平等方式,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使“四好农村路”建设在促进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位于高楼坪乡青年湖村的黄家寨,因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侗家文化底蕴被评为“全国民族特色村寨”。而以前,这里由于交通不便,资源优势难以显现。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村民的出行环境不仅得到了改善,还意外地端上了乡村旅游的“饭碗”。 “路又干净又漂亮。”村民杨再铭觉得自己的家乡因为路变得更好看了。身为农家乐的老板,杨小琴则高兴于客人越来越多,“路修好了开车方便,我们生意越来越红火了。”
目前,黄家寨已发展起以休闲、旅游、观光、食宿为主的农家乐20多家。如今走进黄家寨村,处处可见宽敞明净的道路、别致闲雅的庭院、错落有序的小楼房,俨然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近年来,伴随着一条条宽敞平整的农村公路伸向田间地头,也有效带动了全区特色种养殖业、农村电商、客货运输等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助力百姓增收。
树林村
农村公路建好更要养护好。万山区交通运输局采取“专业养护队伍+农户”的模式,强化机构、人员、资金、机制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在全区聘请200人左右的养护队伍,实行三级“路长制”管理,全面形成了“政府主导、交通主力、部门协作、分级负责、群管群养”和“区道区养,乡村组道乡村养”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格局。 “推动党建工作与“四好农村路”创建深度融合,目前已创建党员示范路3条57公里。”万山区公路养护中心副主任鲁仲力说。
截至2020年底,万山区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78.625公里,全区96个行政村全部建成沥青路或水泥路,乡镇、村、组路硬化率达100%,形成了内畅外联、沟通城乡、安全舒适、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体系。农村路网的建成,不仅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利,更为乡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