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万山:留才育才引才 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1-12-10 16:48:35  来源: 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王小艳在基地里指导种植

  近年来,万山区不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做好引才、留才、育才文章,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人才管理和培育机制,激发各领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万山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转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现在这个大棚蔬菜冬季管理像黄瓜这些,要注意它的保温,然后控湿,还有光照方面,这些方面是非常需要注意的。”

  在黄道乡百汇园蔬菜基地,来自区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王小艳正忙着为基地负责人指导种植。 2015年,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王小艳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来到万山区。“开始通过万山人才引进面试以后,马上就有工作人员和我们对接,不用我们自己跑(手续)就全部弄好了,这些举措很实在,也非常便利,很贴心。”

  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2019年12月钱敏来到万山区人民医院担任院长并获得万山区“优才卡”。钱敏上任后,为提升医院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先后成立了脑病中心、骨二科等,填补了脑外科和断肢再植手术空白。

钱敏和医生讨论病情

  钱敏表示,医院目前正处于爬坡上坎阶段,通过大力开展临床科室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发挥自身骨科方面特长,以点带面,带领医院学科建设。目前,万山区人民医院骨一科、泌尿外科成为市级重点专科,感染科通过了省级临床重点建设专科评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接下来,我将强化医院软实力建设,规范医院管理,狠抓服务态度改善,继续提升业务能力,大力引进人才激发高层次人才潜力,与他们一道为我院的发展添砖加瓦,为万山区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贡献最大力量。”万山区人民医院院长钱敏说。

  除了引进人才外,万山区还大力培养本土人才。万山区敖寨乡金中公司食用菌技术管理员姚珍英就是其中一位,姚珍英原本是敖寨乡中华山村一位普通村民,原本只是在家做简单的农活和家务,2015年侗菇菌业落户敖寨并在周边招募务工人员,姚珍英便报了名,成为侗菇菌业的一名工人。

  姚珍英告诉笔者,自己的技术都是跟着技术人员学的。在此期间,通过狠抓产业人才培养,企业协助提供学习机会,让懂技术、会种植的专业技术人员以“传帮带”的方式,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姚珍英通过技术培训逐渐掌握了食用菌生产每个环节,被敖寨乡金中公司聘请为技术管理员,工资从以前的每天70元打短工到现在月薪3000余元。

  筑得好巢方引凤栖。留住并吸引人才,形成人才聚集之势,需要有良好的环境做保障。近年来,万山区相继出台优才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常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重点围绕人才安居住房、入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医疗保健、金融服务、政务服务等方面提出务实管用的措施。自2015年以来,万山区共引进高层次及紧缺急需人才402名。先后到苏州人力资源市场、6所师范院校,湖北医科大学及中国贵州人才博览会等地开展21场人才引进工作,同时万山区还扎实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完善人才管理和培育机制,着力培养名医、名师、“土专家”“田秀才”等,不断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为万山高质量发展、高质量转型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麻洲 王美)

姚珍英在基地里上班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