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民营经济助力贵州高质量发展

2021-12-12 09:07:37  来源: 贵州日报

  “贵州正处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中,这样的投资机遇不容错失。”11月初,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贵州经贸交流会暨华东产业招商大会上,欧洲宁波总商会会长李永平向企业家及商界朋友发出倡议:一起到贵州去看一看,在贵州“四新”“四化”中寻找更多投资机遇。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贵人服务”优环境 厚植沃土添动能

  “集团的飞速发展,离不开贵州营商环境沃土。”作为贵州本土企业,长通集团从起步时的单一型工厂成长为综合型智能制造企业集团,并上榜2020年贵州民营企业50强、贵州制造业企业10强。长通集团董事长张钊感叹道,长通有此速度、成绩,正是贵州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成果显现。

  近年来,贵州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深入推进产业大招商,聚焦“服务”,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在优化营商环境中不断补齐短板和不足,深耕厚植沃土。

  数据显示,贵州以“贵人服务”为品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明显:今年1至9月,贵州引进优强企业1308家;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结果中贵州名列13,比去年上升3位,具体五大环境指标三项排名前10。

  环境似水,企业如鱼。《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建设国内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让企业家们吃下了“定心丸”,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贵州成立由17家成员单位组成的贵州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难点、堵点,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提供坚实保障。

  锐意开拓空间广 创新发展活力足

  今年,贵州通源集团以338.8682亿元营收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07位,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益佰制药连续12年入选工信部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跻身2021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榜单;朗玛信息凭借在互联网、大数据和5G技术的产业优势,第5次入榜“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指数100强”。

  …………

  从一簇簇劲草到一棵棵参天大树,从传统行业到新兴经济,贵州民营企业活力迸发,民营经济空间广阔。

  最新公布的民营经济“成绩单”显示,截至2020年12月,全省市场主体达346.76万户,其中,民营市场主体337.64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37%。在整个经济体系中民营经济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新增就业和企业数量。

  “尽管面临大宗原材料上涨压力,但公司不断丰富和完善产品结构,奋力实现技术转型升级,到年底有望完成约15亿元的销售额。”固达电缆公司生产厂长肖秋雷坦言,今年已拿下了多笔订单,实现逆势增长

  面对风险挑战,民营企业不断补齐短板,在竞争中不断转型,在发展中实现“强筋健骨”。

  致力研发创新,中伟新材料研发的三元前驱体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26%,位居全球首位;长通电气最新研发的智能低压配电控制系统替代了进口国外企业产品,入选国家工信部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民营企业不断加强创新引领,在蜕变中崛起。

  民营企业“接力跑” 乡村振兴勇担当

  12月4日,贵州南山婆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入围“2021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作为贵州省首批培育的16家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之一,南山婆自2011年落户贵州以来,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实施项目带动相关产业提供就业岗位超6000个,每年收购农产品1万吨以上,辐射带动3000多户农户实现增收。这是贵州民营企业在“千企帮千村”“万企兴万村”行动中一个生动缩影。

  自2015年开展“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和商(协)会踊跃投身贵州脱贫攻坚战场。截至2020年12月,全省5918家民营企业帮扶贫困村6982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58.46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174.09万人,为贵州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贡献民企力量。

  今年8月,贵州“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式启动,广大民营企业开启创新实施“产业驱动、产销联动、持续带动”帮扶模式,以点带面、示范带动,不断扩大帮扶成效,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从‘帮’到‘兴’,虽然只是换了一个字,但是内涵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企业而言,既是奉献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契机。”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号召广大民营企业家和商(协)会踊跃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资金人才、市场销售等方面的优势,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丰硕成果回报社会、振兴乡村。(记者 陈美伊)

[责任编辑: 刘昌馀 谢素香]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5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