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岩水利枢纽俯瞰。陈曦 摄
沐浴着初冬的暖阳,位于七星关区与纳雍县界河段的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工程恬静地安睡在两山之间,这座总投资近186.5亿元、建成后可供10县(区)267万人用水的大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被誉为贵州水利建设“一号工程”。它是贵州省继黔中水利枢纽工程之后的又一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贵州省近年来重点建设的水利工程项目。工程自2015年10月全面动工以来,已完成投资181.5亿元,占工程总投资的97%以上。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移民安置工作通过国家验收,完全具备了下闸蓄水条件。
在毕节水利建设的史册上,夹岩水利枢纽工程固然可以大书特书,而其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齐头并进。据毕节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年来,市水务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集中力量推进重点水务工作,办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实事,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为“十四五”的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以来,毕节市水务部门坚持“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发展总基调,紧紧围绕水利大扶贫和水利发展实际,立足脱贫攻坚“3+1”保障要求,积极谋划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大力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一步补齐民生水利短板,为全市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提供了饮水安全保障。
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936处,覆盖人口815.6万余人。其中,集中式供水工程5217处,覆盖人口792万余人;分散式供水工程1719处,覆盖人口23.4万人。“十三五”以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9.7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1273个,巩固提升149.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投入资金2.4亿余元升级改造小水窖2.9万口、惠及农户2.95万户,农户水质不达标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制定了《毕节市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方案》和《毕节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探索建立了“四个用水”机制,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效改善。
2021年8月,毕节市水务局获评水利部“全国水利扶贫工作先进集体”;纳雍县水务局获评水利部“全国脱贫攻坚先进典型”。
中小型水库工程建设取得突破
市委、市政府立足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用水需求,在“十三五”期间开展了水利建设大会战,有效破解全市工程性缺水难题,为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五年来,全市积极推动建新建中小型水库49座,总投资313亿余元,总库容15.8亿立方米,占全省在建水库462座、总库容51.4亿立方米的30.7%。目前已完成投资254.7亿元,占总投资81%。建成后可新增设计供水能力9.67亿立方米,基本实现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目标。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是群众生产生活的必要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为此,水务部门在污水处理方面加大了治污力度,力求打造一个水碧天蓝、山清水秀的人居环境。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74座、设计处理规模45.3万吨/日,其中县城污水处理厂21座(规模31.1万吨/日)、乡镇污水处理厂153座(规模14.23万吨/日),已在2020年底实现了全市134个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县城)污水处理率96%;建制乡镇污水处理率61.7%。2021年,共投资26.67亿元,实施污水处理项目95个。
河(湖)长制工作开展成效显著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全市建立起市、县(区)、乡、村四级河(湖)长制体系,共有河长3298名。其中,省级河长7名、市级河长30名、县级河长232名、乡级河长685名、村级2351名;聘请护河员2388名、民间义务监督员654名。目前已完成24条市管河流、178条县(区)管河流划界。全面完成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管理范围划界工作,全面开展设市级河长的21条河流健康评价工作处于全省前列,河(湖)长制工作逐步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效”转变。
河(湖)长制工作在全省2020年度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二,《狠抓河长制湖长制落地见效,打造毕节幸福河——贵州毕节市白甫河系统治理的经验做法》被水利部作为“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典型案例”纳入汇编;2021年5月,毕节市河长制办公室获评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集体”,2名同志获评水利部“2020年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先进个人”,2名乡级河长获评2020年“全国河湖长制工作优秀河(湖)长”,黔西市被国务院评为“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推进力度大、河湖管理保护成效明显县区”,获得奖励资金1000万元。
其他水务工作齐头并进
五年来,毕节市水务部门共实施金黔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12处、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2处,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8.8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8万亩。
其中,松坪灌区项目在今年水利部对重点中型灌区的考核评估中排名全国前五位。投资1.1亿元,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42座,目前已完工34座、在建8座。实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48个,综合治理长度162千米,惠及人口35.3万人,受益耕地37万亩。投资3.59亿元,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03平方公里。其中,2021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0.4平方公里,全省排名第一。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工程8处,解决近16万人干旱期间饮水困难;完成赤水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顿5座,目前已全部拆除,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目标任务清晰
市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五年,全市水务部门将持续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按照市委既定的目标,坚持创新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大水利”思维,推进“大水网”布局,实施“大生态”战略。按照“推进续建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巩固提升一批、科学谋划一批”的思路,精心谋划好水利发展路径,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做出新贡献。
着力抓好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认真落实定期研判机制、责任包保机制、资金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宣传引导机制、问题反馈机制、动态清零机制和考核问责机制等“八项机制”,进一步压紧压实管护主体责任、行业监管责任和运行管理责任,完善农村供水保障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管护体系。严格按照“双台账”“双清单”“双销号”要求,强化工作调度,确保排查反馈问题整改动态清零,持续保障人民群众喝上“稳定水、干净水、放心水”。
着力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进度。积极对接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等省级相关部门,着力解决小型水库涉及生态保护红线和基本农田等问题,千方百计推进水库项目前期工作;加大督促指导县(区)力度,积极协调解决耕地占补平衡指标问题,切实推进在建项目建设。加大对县(区)资金拨付的督促指导力度,制定资金到位计划,根据项目建设进度,逐步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着力抓好项目资金筹措拨付工作。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项目资金支持,争取省水利厅尽快出台《支持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帮助项目县(区)通过争取专项债券、“四化”基金、项目贷款、资产证券化等多种融资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逐步构建多元化的水务投入机制,积极筹措项目建设资金。
着力抓好“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积极向上汇报,争取将草海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白甫河生态修复与治理等项目纳入水利部“十四五”规划,将威宁洛泽河提水工程、大方乌溪水库中小河流治理等113个项目纳入省级“十四五”规划,同时在上级部门指导下,制定好毕节市的“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记者 刘燎 通讯员 陈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