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七星关区:沃野桑田谱新篇

2021-12-15 16:53:3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2月15日电 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向前、一栋栋田园新居错落有致、一张张幸福笑脸灿烂绽放……行走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34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今年,七星关区立足资源优势,通过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等,不断丰富农业新内涵,全力形成公平共享、多业态聚合发展的良好格局。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必须夯实乡村产业振兴基础

  时值秋冬种关键时期,来到朱昌镇双堰社区,党组织领办集体合作社示范园里一排排黑色棚顶和灰色钢架组成的大棚十分显眼,棚顶弧线略微起伏,远远看去,像一道道翻滚的波浪。

  走进整齐划一的大棚,茄子、西红柿、黄瓜等特色农作物长势正旺。

  目前,该园采用“建设一棚,投产一棚”的方式,已完成番茄、黄瓜、辣椒等栽种,后期该园还将建设冷链仓储配送中心,包括分拣、加工、包装等生产车间,以及冷库、仓库和货物装卸场等,确保蔬菜“产得出、销得好”。

  党建引领下特色产业遍地开花。朱昌镇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助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把党建触角延伸到产业发展第一线,强化“支部+合作社+农户”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先锋在田间地头发光发热,激发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拓宽群众致富增收渠道。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七星关着力在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上下功夫,目的就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让党组织领着群众干、带着群众赚。

  七星关区鸭池镇探索创新采取“两包一干”工作思路,在全镇26个村(社区)成立26个党支部领办的村(社区)集体合作社,统筹解决产业选择和市场销售难题。

  “两包一干”即镇级联合社统筹产业选择、资金资源筹措、技术培训服务、运营管理“包前端”,统筹市场销售开发“包终端”,村级合作社组织群众“领头干”,带领群众发展实体产业,大力推动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

  “两包一干”模式不仅解决了合作社“不会干、不敢干、不想干、不能干”和“一个村单打独斗”的问题,还突显了党组织对实体经济的引领导向作用,持续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了乡村振兴,促进群众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离不开党员群众的团结一心。在七星关区放珠镇毛家屯村,该村党支部深入推进党支部领导下的“公约治村”工作机制,通过公约的执行和遵守,增强了群众信公约、履公约、守公约的行动自觉,探索形成“村党组织+公约”的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

  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稳定落实在基层、把和谐构筑在基层。据介绍,毛家屯村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围绕村庄环境、乡风文明、生态保护等制定系列公约,按“四议两公开”决定后,每个公约成立议事小组,采取“党群联席会+公约议事会”方式,每月召开党支部会议,议事小组负责人列席,共同研究解决公约执行中有关事宜。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标杆”,七星关区逐步形成了“培育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格局。

  在刚刚结束的毕节市七星关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明确地指出七星关区乡村振兴的“脉络走向”:坚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严格落实“三个转变”要求,坚持规划先行、示范引领,打造具有黔西北文化特征的美丽乡村“七星关样板”。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实施新战略。一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七星关区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进,勤劳的七星关人民正在乡村振兴道路上鼓劲扬帆,奋力前行。(张广为)

[责任编辑: 栾小琳 刘昌馀]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64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