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云岩区:双向循环培“四心” 同步发力固“底色”

2021-12-20 11:15:05  来源: 云岩区融媒体中心

  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云岩区金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目标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提升村(居)志愿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实践形式,双向循环、相互促进、同步发力,让基层志愿服务“红”起来。

  双向携手,带活党员服务践“初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6个实践站党员志愿者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托省内红色教育资源,注重专题学习、宣讲、培训、讨论、研究,以行走的思政课引导、教育、打动人心,实现学有所获;创新“周学月测季讲年评”工作机制,建立“班子领读”长效机制,开办“青年学堂”;精准把脉村(居)党员志愿者地熟人熟事熟的特点,打造“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文明实践”综合体,按照“生活类、环境类、安全类、服务类”四种类型,把街道干部、职工分门别类划分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同步设立治安巡逻、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生活服务等志愿服务岗位,组织党员志愿者主动亮明身份,结合自身实际认岗位,量化目标责任,促进党员承诺践诺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目前,举办“青年学堂”3期、培训青年志愿者120余人,组织所(站)志愿者到遵义会议会址、遵义红军山、遵义习水县等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300余人次。

  双向共舞,激活文化教育齐“用心”。党工委把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作为筑牢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举措,通过打造文化阵地、盘活辖区“老、中、青、少”文化人才内动力,把抓实基层党建作为推动辖区文化教育发展的重大之举。一是“打造阵地”兴文化。以党建为核心,将综合文化服务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成全能型学习宣传阵地,使群众、青少年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感受党建氛围时,还能参加健康义诊、政策咨询、社科普及、惠民救助等各种便民服务。二是“教育为本”固文化。党工委靶向乡村教育,在资助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改善辖区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实践创新,教育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效。以金关村为例,从2011年以来,金关村委会补助学生468人,发放补助金共108.05万元。三是“银发力量”促文化。充分发挥“五老”志愿群体的政治、文化优势,通过坝坝会、文艺汇演、“我们的节日”等方式,以金关腰鼓队和百花洲老年活动中心17个老年党支部辐射辖区老年群体,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目前开展文明实践活动20余场次,参与群众1800余人次。

  双向同步,盘活民生实事促“安心”。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搭建平台办实事、部门联动办实事、班子下沉办实事、分类施策办实事、志愿服务办实事、学习培训办实事”工作法,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定质定量定标准,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服务清单”。同时,积极组织“金关百变服务队”参与重点工作,成立党员先锋岗、抢险应急岗、巾帼志愿岗、青年服务岗等投入到防灾减灾、疫情防控、巡河巡林、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等工作中。目前,金关街道依托“助老微服务”“助残微行动”“关爱女孩”“老人托管”等帮扶活动,收集群众民意诉求84条,解决群众实际困难113个,分类开展志愿服务300余次,服务辖区群众2000余人。同时,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到街道公益项目,将点滴公益汇聚成大爱心。今年以来,街道发放关爱女孩、新农村养老保险补贴、计划生育伤残家庭助学补助等奖励扶助281人138700元。

  双向融合,干活全盘工作强“信心”。下一步,金关街道将坚持“过程论”与“结果论”有机融合,及时总结前一阶段成效和经验,拓展路径抓手,持续发力,进一步取得新成效新进展。一是深入查找志愿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巩固和完善学习制度和规划,不断提升志愿服务成效,持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深入挖掘辖区孝亲敬老、乐于助人、团结邻里等先进事迹,充分发挥优秀任务“活教材”的作用,营造辖区人人学典型,人人做典型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抓手,以志愿服务为引领,与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常规工作深度融合,下好街道上下“一盘棋”,打好部门联动“组合拳”,凝聚出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8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