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毕节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乡村振兴

2021-12-21 16:12:56  来源: 毕节日报

  走进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冬日暖阳下江水澄澈、峭壁巍然,继年初成为旅游打卡地后,这里的热度依旧。

  “现在路也通了,乡村旅游搞起来,我开了一家农家乐,每年的收入都是在十多万元以上,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殷实。”村民杨长富告诉记者。

  目前,全村有30多家农家乐和10多家民宿,越来越多村民像杨长富一样,在家门口安居乐业。化屋村的江水依旧,但已换了人间,化屋村的贫穷落后成为了历史。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党的十八大以来,毕节市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21.75万,198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个贫困县(区)实现脱贫摘帽。进入新时期,毕节市委、市政府将工作重点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转向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从突出到户到人转向推动区域发展、从以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与市场有机结合“三个转变”,切实推动乡村振兴开新局、走前列、作示范。

  落实“三坚持”原则,分类分级推进

  今年是乡村振兴第一年,开好局起好步意义重大。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立足毕节实情,综合考虑各县区农村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农村居民收入、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等情况,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实事求是、精准施策,按阶段目标梯次推进。

  坚持分类实施。毕节市制定《毕节市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按照贵州省关于乡村振兴三类县(区)的划分标准,金沙县为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七星关区、大方县、黔西市为乡村振兴重点推进县(区);织金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和赫章县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同时,将全市除七星关区市西街道、市东街道、洪山街道、麻园街道4个街道以外的275个乡(镇、街道)分为乡村振兴示范引领乡镇、乡村振兴重点推进乡镇和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乡镇三类。

  坚持分级推进。坚持市级统筹、部门协作、县乡村具体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分级负责、压实责任、协同推进。更加注重统筹解决建档立卡脱贫户和非建档立卡群众之间因政策红利不同带来的差异,使乡村振兴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所有村和所有农民群众。市级主要抓好政策设计、目标确定、组织动员、督促检查、经验总结、统筹协调和上下衔接等;县级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安排和县域内分类推进、试点示范、项目落实、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跟踪问效等工作;乡级承担本行政区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直接责任,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起来,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强化村“两委”负责人、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推进乡村振兴责任,共同做好发动群众、制定规划、用好资金、管好项目、政策落地等工作。

  坚持统筹兼顾。督促指导全市各县区根据各乡(镇、街道)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发展、基础设施、自然条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等主要因素,认真分析研判,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制定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合理确定发展定位,统筹兼顾、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

  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激活内生动力

  党支部领着办、党员带着干、群众参与赚。这样的战略路径清晰、目标明确,老百姓得实惠,自然也得到老百姓的称赞。

  七星关区鸭池镇王家湾社区通过“支部领航、专社领干、群众领红”的“三领”模式,大力发展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成效。

  支部领航,汇聚发展合力。王家湾社区在镇级联社的指导帮助下,成立了七星关区汇鑫源经果林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农户以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实现抱团发展,增强了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激发了内生动力。

  专社领干,推进产业发展。在镇联社的统筹下,社区合作社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现已建成产业孵化园1个,孵化园内建有2400平方米草莓采摘园、2000平方米香菇出菇大棚、60平方米冷库、200平方米办公用房,2000平方米跑山鸡养殖基地、1000余平方米鸡舍,1800平方米豆制品加工厂。

  群众领红,共享发展成果。该社区将合作社每年纯收益的20%作为风险防控基金和发展资金,10%作为管理人员奖励资金,70%作为收益分配,按集体股和个人股所占股比例进行分红。截至目前,该合作社已向入社群众分红20余万元,带动入社的农户实现年户均增收2400元,社区集体经济积累增收10万元。同时,社区从集体经济积累中列支资金4万余元,用于激励大学生、资助困难群众、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

  除了王家湾社区“三领”模式外,七星关区鸭池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改革工作中,白岩社区“三个突出”、西华社区“三位一体”、双河村“三挂三战”、九股村“合股联营”、鸭池镇“两包一干”等经验做法也得到社会肯定和推广。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的浩然征程中,毕节市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关键一招,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市场优势、生产优势有机结合,推动农村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

  推进产业发展,厚植高质量发展之基

  走进纳雍县金蟾大山公司标准化食用菌菌棒厂生产车间,只见搅拌、装袋、灭菌、预冷、接种、培养等各个生产环节有条不紊。

  “传统竹荪种植一般都是在大棚培育,生长周期长。如今,在基地里培育,一年四季都能生产,突破了‘质’和‘量’的瓶颈,是一个创新。”公司总经理庄继文说,每个菇棚都安装了一个微电脑控制设备,上面显示温度、湿度等20多个参数,可以自动调控。

  寨乐镇镇长李随高兴地告诉记者:“自从县上和镇上帮村里建起了这个食用菌园区,现在基地日用工量达500余人,按每人每月务工20天每天80元工资计算,每户每年可增加务工收入1.92万元。同时年终户均最低可分红260元!”

  食用菌具有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等特点,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持续巩固和拓展脱贫成效、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纳雍县把食用菌产业作为深化农村产业革命的重点产业之一。

  产业兴,则农村兴。全市紧紧围绕“55441111”农业提升工程,坚持市场导向,依托资源禀赋,围绕蔬菜、食用菌、辣椒、中药材、茶叶、刺梨、特色林业、水果、生猪、牛羊、生态家禽、生态渔业等12个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

  目前,全市207个坝区全部建成达标以上坝区,平均亩产值达10855元。全市累计发展农业龙头企业430家,从业人员3.26万人,带动农户14.28万户增收。培育发展合作社17442个,成员达198.97万户。累计发展市级及以上示范社818个,培育家庭农场1727家,认定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大户760家。全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设,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3个、面积2.5万亩。深入开展“七进”等活动,持续推动黔菜进京、进渝、进广,借助广州、重庆、长沙、北京、河口等五大营销联盟,促进农产品销售。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下一步,将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聚焦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这一目标,紧盯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全力以赴打基础、强弱项、补短板,统筹推进绿色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体制机制创新,全力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为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奠定坚实基础。”毕节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刘广琴 张雷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18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