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从“小家”到“大家” 贵州“锦绣计划”拓宽非遗传承路

2021-12-26 16:43:1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12月26日电(卢志佳)“我生的是女儿,所以我更要学会刺绣,将来帮女儿做嫁衣,还要把手艺传给她。”24岁的汉族女孩吴佳几年前嫁进苗家。

  吴佳的夫家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镇一个传统苗族家庭,对于这里的苗家姑娘来说,苗绣不仅仅是一门技艺,更对她们的人生历程具有深刻的意义。“苗家姑娘从五六岁开始,就要跟母亲或姐姐学习绣花、织布,十三四岁就要开始为自己绣嫁衣了。”为了能将苗绣技艺传给女儿,吴佳一结婚,就开始跟着婆婆欧东花学习刺绣,4年时间,吴佳已熟练掌握施洞镇广泛流传的“破线绣”绣法了。

  “锦绣计划”刺绣培训。(资料图)

  师从家庭中的女性长辈或者平辈,一个地区或者一个苗族支系掌握一两种特有的绣法,这是苗族刺绣技艺传承的普遍逻辑。不过,随着贵州省不断重视苗绣、银饰、蜡染等非遗技艺的保护和开发,尤其是像“锦绣计划”这样的非遗传承项目的实施,这种逻辑正在被打破。

  为发展一种既体现妇女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又促进经济发展、帮助妇女脱贫致富的扶贫开发新模式,2013年7月,贵州省开始实施“锦绣计划”。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中和镇的水族妇女在进行马尾绣技艺培训。新华网 卢志佳 摄  

  苗族妇女在刺绣。新华网 卢志佳 摄

  “锦绣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开展大规模的培训。作为计划实施的主要成员单位,多年来,贵州省妇联通过整合多部门培训项目和资金,大力推动院校、企业合作,开展锦绣计划培训10余万人次,大力培养妇女特色手工人才。从技艺、实操、营销、设计方面,提升手工技能人群的文化底蕴和现代设计理念。

  吴佳去黔东南州凯里市参加过6次“锦绣计划”培训,每次培训都有不同的老师教授不同的绣法,这让吴佳大开眼界,“在我们施洞镇,流传的绝大部分苗绣技法都是破线绣,通过培训班,我学习了辫绣、皱绣、堆绣、锡绣这些技法,虽然还不是很精通,但是针法上基本能掌握了”。

  身穿苗绣服饰的吴佳。新华网 卢志佳 摄

  在那样的课堂上,师生之间毫无保留地交流、学习,创新经验“裂变式”传播,非遗的传承从“小家”走向了“大家”。尤其是一些小支系掌握的独特绣法,通过“锦绣计划”搭建的平台,也有了更茁壮的生命力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两年,贵州省通过整合资源抓普训、贴合需求破难点、形式多样拓市场,推动妇女技能与产业发展需求有机融合。“星光培训”“锦绣女培训”“高素质农民培训”……“锦绣计划”各成员单位都立足自身优势特色,升级“锦绣计划”,着力提升绣娘在设计、制作、销售等方面的能力。

  据贵州省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锦绣计划”实施以来,培育妇女手工特色企业和合作社1300多家,带动50多万名妇女创业就业,创造产值60余亿元,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阶段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02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