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月1日电题:贵州奋力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新华社记者潘德鑫、向定杰
每8秒采集1次数据,1分钟产出近300件产品……走进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光电子”),车间内机器运转声回荡,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示范线上的机器抓手正在忙碌,备料、组装、测试等工序有条不紊。
“以前人工环节多,产品质量一致性不高。”该公司经理部部长彭绍波介绍,通过智能化改造,一条生产线单班人数从原来的38人降低到目前的12人,效率提升了68%,优品率也从原来的62%提升到现在的95%。
转型升级的雅光电子是贵州首批“大数据+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也是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一个典型案例。
自2016年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来,贵州通过“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企业上云”等专项行动,助力数字经济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
截至目前,仅“万企融合”行动就已形成标杆项目100个、示范项目1000个,带动2500户实体经济企业开展融合,累计实现2.3万余户企业上云用云。
产业数字化让不少像雅光电子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尝到了甜头,而数字产业化也为一些新兴的“云”企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机会。
贵州航天云网科技有限公司是贵州工业云平台的运营企业。2015年,公司董事长杨灵运只身一人带了一个包、一万元和一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从北京来到贵州,只用了3年时间,公司营业收入就达到了3.84亿元。
“跨越式增长得益于大数据融合的不断深化。”杨灵运坦言,刚到贵州时,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以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生存,对工业互联网比较陌生甚至内心抗拒。2016年开始,贵州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步伐加快,公司有了“用武之地”,在帮助工业企业转型的同时,自身业务也迅猛发展。
“通过为工业企业提供‘端、网、云’智能连接的云资源、云软件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有效提升企业效益、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满足了工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变革需求。”杨灵运说。
近日发布的《贵州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要突破3500亿元;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要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
“抢新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胡建华表示,下一步贵州将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新基建、数据价值化等重点方向,加快建设全国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全国数据融合创新示范高地、数据算力服务高地、数据治理高地,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