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七星关区:让“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

2022-01-06 17:13:21  来源: 新华网

村医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新华网发

  新华网贵阳1月6日电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不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真真切切做到以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来撰写居民的“健康档案”。

  走进七星关区小吉场镇卫生院,院内环境干净整洁,病房设施齐全,中医馆、内科、外科、预防保健科等科室门类一应俱全。

  “以前交通没有现在这么便利,生病了基本上都是小病拖,大病扛,实在扛不住了才去医院就诊。”今年83岁的王荣会家住小吉场镇大吉社区,对于现在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她赞不绝口,“现在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平常伤风感冒随时来卫生院,还可以报销医药费,病房里的设施很齐全,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也很好,我们很满意”。

  近年来,随着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七星关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全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群众就医。新华网发

  据小吉场镇卫生院院长张洪介绍,该院不断补齐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短板”,优化就医环境,在硬件与软件设施上也不断完善。从最初的一个大综合门诊部到如今科室门类一应俱全;从简陋的医疗设备到拥有现代化精准医疗设备;从医生坐诊到家庭医生签约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建立起覆盖全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种种改变成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红利。

  “医疗设施设备不断完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百姓在卫生院可以轻松就医,不用再往外面跑,而且卫生院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制度,缓解群众看病压力。”张洪说。

  2017年5月,七星关区启动远程医疗全覆盖项目建设。2018年8月,在长春堡镇、小吉场镇、水箐镇开展村级远程问诊试点工作,并定期开展专家会诊。同时,投入资金为三个试点乡镇55个村购置相关设备。

  “通过连视频就能连线专家进行面对面问诊,换做以前想都不敢想。”小吉场镇吉兴社区居民王继荣笑着说,“通过远程医疗会诊,既节约看病成本,又能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病、看好病。”

医生在为就医群众洗牙。新华网发

  据了解,患者只需将信息录入系统,挂号成功后便可与远程医疗中心的专家进行面对面视频会诊。专家在多渠道、全方位了解患者病情后提出就诊意见,解决了患者域外看病耗时长、花钱多等问题,而且降低了误诊率,让患者实现足不出乡、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为群众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除了远程医疗会诊,小吉场镇卫生院健康体检中心还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抽血化验、胸片影像、心电图、中医理疗等医疗服务,当地居民能就近享受相对齐全的医疗健康服务。

  另外,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小吉场镇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按照“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的要求,做到应签尽签,履约服务率百分之百,为群众健康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这段时间天气冷,出门要注意安全,饮食上要少盐少油,尽量吃清淡一点。”吉兴社区村医李连琼走进居民梅怀秀家,一边给梅怀秀做常规检查一边叮嘱道。像这样的走访,李连琼一天要走60户左右,十年如一日,只要群众需要,随叫随到已成为她的工作常态。“现在村里的医疗条件比以前好多了,以前卫生室医疗设施简陋,药品种类少,通过提质改造后,现在基本上能满足群众的就医需求。”李连琼说。

  小吉场镇卫生院的发展历程,是七星关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七星关区以治理突出问题为导向,以补短板、强弱项为重点,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升级改造,全力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向群众交上一份温暖的“民生答卷”,让“民生清单”变为“幸福账单”。(葛迪)

医生在抓药。新华网发

[责任编辑: 栾小琳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37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