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安顺坚定不移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2022-01-07 14:49:00  来源: 安顺日报

  滚滚长江东逝水,沿江人民祖祖辈辈依水而居、繁衍生息。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六年来,安顺以更高的政治站位,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意识,坚持保护与修复齐头并进,全力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完成营造林291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562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12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2016年的51.8%提高到60%,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长期保持在98.4%以上,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践行绿色理念 厚植生态底色

  寒冬腊月,走进镇宁自治县简嘎乡法绕村,连绵起伏的桉树林染绿了群山,放眼望去,宛如一条绿色的丝带盘旋在山坡上。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坡。

  “桉树的种植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给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收入。”简嘎乡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皮璟璟指着山上的桉树林告诉记者,目前,全乡已种植桉树3万亩。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护绿增绿,加快推进生态安顺建设。

  在安顺,每年春节假期结束上班第一天,全市干部群众上山植树,已成为新年开工的头一件大事。

  “十三五”以来,全市各部门、各系统累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430万人次,累计植树1440余万株。

  持续“添绿”,安顺把绿色这一“底色”装扮得更加浓墨重彩。

  “十三五”以来,我市扎实开展绿色安顺三年行动,加快实施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等,累计完成营造林291万亩,占计划任务253.33万亩的114.87%,森林覆盖率年均增长2.5个百分点。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0%,森林面积792.83万亩,森林蓄积量1782.2万立方米,让全市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基底更加明亮。

  造绿可贵,护绿更可贵。我市严守生态红线,发挥法治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用好考核评价成果,强化“发展好经济是政绩,保护好生态也是政绩”导向,引导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同时,持续开展“六个严禁专项行动”,加大森林资源管理,力保林业生态红线,有效打击涉林犯罪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守住全市林业生态红线,守护茂林青山。

  复绿修绿。我市建立了全省首个“补植复绿”基地,让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相关责任主体履行义务,修复受损生态环境。对全市1373株古树名木进行了挂牌、GPS定位、建立保护档案。

  保护治理同行 筑牢生态屏障

  河水清澈流淌,两岸绿树成荫,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引来各种不知名的鸟类在两岸的林间栖息……这是记者日前在安顺猫跳河邢江河段见到的一番美丽景致。

  过去因两岸村寨村民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邢江河一度成为人们眼中的“黑臭”水流。得益于安顺全力推行河长制,经过几年持续治理,饱受污染之痛的邢江河终于迎来重生。

  近年来,安顺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行河长制,构建了市、县(区)、乡和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180条河道均设立了河长,由1662名各级领导干部担任各级河长,实现了全市河长制全覆盖,努力让每条河流得到有效管治。

  为还河道一片清澈的河水,我市在辖区内启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特别是2018年以来,我市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黑臭水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创新探索出“安顺‘12345’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模式”,通过治理,建城区13个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黑臭,有效提升了河流水体水质,城市水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安顺市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为保护我市渔业水域生态安全,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要求,我市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启动全市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禁渔范围涉及西秀区、平坝区和普定县的天然水域,覆盖邢江河、羊昌河、夜郎湖等27条河流,禁渔岸线全长约781公里。

  开展生态补偿修复。2021年,平坝区、普定县分别在羊昌河、夜郎湖增殖放流鳙、鲢、青鱼共计71万尾,平坝区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配合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引子渡分公司,向引子渡库区投放中华倒刺鲃、白甲鱼等珍稀鱼苗10万尾,以“小鱼治水”改善和净化水体,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也利于修复渔业资源,丰富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有力推动了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开展,全面提升了长江流域整体生态环保水平。

  推动绿色转型 引领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还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安顺围绕“传统产业生态化、特色产业规模化、新兴产业高端化”的方向,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新优势。

  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我市突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特色轻工、新能源等首位产业,持续推进产业大招商,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健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

  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并行不悖,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资源、能源、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工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目标任务。百灵集团、西南水泥、精一电力先后获批省级及国家级绿色工厂,台泥、春归、苗干妈获批省级绿色工厂。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与2016年相比下降36%;2021年,预计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

  推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治理。目前,在我市纳入国家考核的5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中,部分建设了污水处理设施,部分依托污水处理厂处理废水,均已达到污水有效处理要求。

  科技引领,产业加速提质升级。截止去年底,我市拥有高新技术企业85家,较2015年增加64家;加快科技型企业成长梯队培育,初步形成“锥型”企业梯队,全市科技创新之花灿烂绽放,全市科技型企业备案767家,较2015年增加602家,共培育省级创新型领军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科技成长型企业14家、科技种子企业15家。

  高技术制造业占比不断提升。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30%以上,占比排名全省靠前。轻工业比重达到27.4%,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9.6%。2021年,预计轻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5%。

  大江流日夜,慷慨歌未央。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成为安顺儿女的共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走高质量发展新路,安顺儿女矢志不渝,步履铿锵。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40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