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区市级示范性公园泉湖公园。(白云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6日至1月10日,立足新的时代方位、新的历史坐标,承担新的历史使命,白云区2022年两会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建真言、献良策、抒民意,共同为白云区的未来发展积蓄动力。
未来五年,是白云区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五年。会上锚定的未来五年发展奋斗目标掷地有声:“全力以赴落实‘强省会’行动,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27亿元,年均增长12.5%左右,力争在全市总量占比达6%以上;一产增加值年均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左右;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比重达30%……”
新起点新征程,未来五年,白云区将坚决落实省委“一二三四”、市委“四主四市”工作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走好“12345”白云奋战路径,加快建设省会城市新中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
A 聚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奋力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未来五年,白云区将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聚焦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质效,加快构建现代都市产业体系,增强高质量发展主动力——
做大做强工业。主攻“一主一特”,做大主导产业,全力做大做强电子信息制造业,促进电子器件制造企业集聚,加快发展新能源电池制造产业;持续做优做特生态食品产业,围绕大众消费饮品制造领域,持续挖掘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等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关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和铝及铝精深加工业,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要素聚集,做强工业支撑,把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围绕“一区三园”功能布局,加快园区建设。加大培育力度,育强市场主体,紧盯企业招引和建设,在“签约、开工、建设、竣工、投产、达产”等关键环节下功夫,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四转”工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倍增计划”,逐步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突出数字赋能,推动转型升级,开展“千企改造”“万企融合”,实施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13个以上,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60。
做精做特农业。聚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以“强菌、稳菜、优果”为重点,全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向“特、优、精”转型升级;以打造“都市田园”为抓手,加强已建成高标准农田管护,保障粮食安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43万亩、产量0.46万吨;持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重点发展以食用菌、粮油、饲料等为重点的特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优势农业品牌,以“蓬莱仙界”等品牌为基础,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区域农业品牌;着力培育壮大农业经营主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精品民宿等业态,着力打造贵阳“周末后花园”。
做优做活旅游。优化旅游资源布局,紧盯“爽爽贵阳,品质白云,云尚生活”定位,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蓬莱仙界、泉湖公园、长坡岭森林公园等传统景区多维度提质扩容,加快“蘑力小镇”建设,升级打造蓬莱、石龙等乡村旅游精品项目,持续推进特色旅游村寨建设;着力丰富旅游业态,以食用菌、灵芝等特色产品为基础,研发设计特色旅游商品,构建文旅商品体系;不断创新旅游业态,将文化、康养、农业、教育、工业等元素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旅游+”“+旅游”协同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五年行动,着力培育商贸新业态,到2025年,培育限上商贸企业3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以上。
B 聚力建设现代化城市,奋力开创城乡融合新局面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新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新期盼。未来五年,白云区将按照“三品三宜三精”要求,优化城市格局,加强城市建设,强化城市治理,提升城市品质,建设省会城市新中心现代化新城区——
坚持规划引领。全区将按照“南融、中提、北进、东联、西优”城市发展战略,有序高效开发利用土地。生活方面,重点推进大山洞、共大、白沙关、程官摆拢、鸡场、刘庄等片区的城市更新改造,提升城镇承载能力。生产方面,在经开区及麦架、沙文、沙田片区,重点发展都市工业产业;在牛场整乡、都拉北部和沙文东北部区域,重点发展都市农业产业;重点围绕大山洞、泉湖、云城等区域布局现代服务业,总体形成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功能布局。生态方面,筑牢长坡岭森林公园、百花山、靛山、云雾山生态屏障,加快麦架河生态长廊建设,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布局。
推进城市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轨道交通S2线、有轨电车T2线建设,实施大氧路、青龙大道骨干路网完善和城市内部支路道路加密等工程,合理布局公交站点,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城市更新,打造19个“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成停车位10万个以上;新建生鲜市场26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5个,建设社区便利店50个以上;强力推进“三改”,到2023年,累计完成棚户区改造1.17万户、老旧小区改造0.68万户、背街小巷改造112条。
完善城市治理。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抓标准化,制定城市部件及城市活动管理标准,实现城市统一管理。抓网格化,把管理中心下沉到社区,建立城市管理网络,有效衔接综合执法、住建、交运等城市治理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全覆盖、无死角。抓智能化,利用“智慧白云”,推进政务服务、民生、教育、医疗、养老等智慧城市场景落地应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局面。
加强城乡融合。坚持以城带乡、城乡融合,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探索推进耕地、林地、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四块地”改革。制定特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发展规划,推进“蘑力小镇”建设。加强农村县乡公路、村级客运站点、文化体育、公共照明等服务设施“建管养”,支持5G等新基建向农村覆盖延伸。围绕农村“五治”,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和乡村治理能力。
C 聚力厚植生态优势,奋力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白云区将牢固树立“两山”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大生态战略行动,全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巩固污染防治成果。让蓝天常驻,持续开展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等大气污染治理,加强秸秆和垃圾燃烧污染管控,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7.5%以上。让绿水长流,抓好麦架河、小湾河、宋家冲河等综合流域治理,出水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加强饮水工程设施维护,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让青山常在,深化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行动,新增城市绿地面积85万平方米,确保森林覆盖率维持在46.18%以上,森林管护率达100%。让净土长存,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加强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全力建设无废城市。
全力抓好生态系统治理。持续加强生态修复,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统筹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严厉打击私挖盗采、乱砍滥伐行为,全面加强青山、靛山生态修复。加强物种多样性保护,构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常态化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禁捕规定,加强长坡岭国家森林公园、都溪林场、云雾山等生态保护,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督管理体制;加大对企业监管力度,坚决打击生态环保违法行为。
全面推动绿色经济发展。推进产业低碳转型,严格落实能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坚决遏制盲目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培育壮大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等产业,积极推进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全力打造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培育壮大绿色经济,确保到2025年,全区绿色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全面实施垃圾分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D 聚力深化改革开放,奋力开创创新发展新局面
坚持以改革解难题、以开放促合作,白云区将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努力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强化内生动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100%“一窗通办”,做优“贵人服务”品牌,力争营商环境排名保持全省前列。持续深化国企改革,聚焦实体化转型,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创新力和抗风险能力。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经营制度、乡村治理等改革。优化整合资源,深化教育、医疗等领域改革,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全力扩大对外开放。抢抓RCEP战略机遇,大力发展货物和服务贸易,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与高新、综保协同联动,用好都拉营国际陆海通物流港,积极主动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培育对外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力争到202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72亿美元,年均增长25%以上。扎实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资本招商,践行“五百承诺”,强化项目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开工率,力争单体投资过百亿元项目实现“零的突破”。
合力聚人才促创新。贯彻落实“人才兴市”战略,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科学制定实施人才“招、选、育、用”一体化机制,千方百计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强化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加快实现人才集聚。持续深化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务实合作,做好在黔高校毕业生来筑、留筑工作。到2025年,引进博士工作站1个以上,建设科创孵化平台5个,高新技术企业达110家,全区人才总量达17万人以上。
E 聚力增进民生福祉,奋力开创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白云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七有”,把更多的资金、更好的资源投入到民生领域,让城市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安全更有保障——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推动更充分就业,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和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到2025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5.5万人以上。提供更优质教育,推进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职业教育融通融合发展,到2025年,建成公办幼儿园20个,公办率保持在60%以上。实现更普惠医疗,加快推进医疗健康产业中心建设,构建优质的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及应急体系,持续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分级诊疗改革,让群众看病多些便利。发展更多元文化,推进区文化馆新馆、美术馆、全民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加大“社区图书共享系统”建设力度,构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应保尽保,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养老托幼服务保障,加快补齐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和银发经济。增加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供给,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4796套,其中人才保租房3900套。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
强化平安白云建设。加强“八五”普法,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和援助机制。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涉毒、涉诈、涉赌等违法犯罪行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突出韧性城市理念,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坚决防止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牢牢守住发展与安全底线。(梁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