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阳贵安:农村“五治”综合发力 人居环境持续提升

2022-01-17 18:32:56  来源: 贵阳网

  农村“五治”工作是保障农村民生的关键抓手,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连日来,贵阳贵安通过开展五治工作,将“厕所革命”、乡风建设、“三水同治”等治厕、治风、治水、治垃圾、治房“五治”相关工作落到实处,不断顺应广大人民群众过上美好生活的期待。

  推动“厕所革命” 扎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通过工匠培训,我们不仅学到了技术,可以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还增加了收入,改善了家庭的生活条件。”在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刚参加完改厕培训的工匠潘光学说。

  2021年12月24日,贵阳贵安在修文县六屯镇开展了“治厕”工作示范点启动会,现场改厕技术人员对化粪池、便池挖槽、安装等详细步骤作了示范和讲解,修文县各村级改厕技术指导员和农村建筑工匠等100余人参加,潘光学就在其中。

  “培训后村里的建筑工匠对于‘治厕’有了更深的了解,技术更加专业,更多农村建筑工匠成为乡村振兴靠得住、用得上的有生力量。”大木村党支部副书记李福贵说,通过一体化设施、小型人工湿地等方式或三格式化粪池处理的方式进行改厕,还能就近还土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

  “多亏了政府扶持,我们家改造了厕所,搭建了洗澡间,生活环境越来越干净、整洁、方便了。”大木村村民邓启现感叹。

  据了解,2021年大木村计划改厕任务140户、完成改厕272户。其中,新村移民安置点集中式污水管网提升改造惠及261户,完成率达194.29%。

  小厕所,大民生。“厕所革命”是夯实脱贫成效,加快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内容,贵阳市也是全国率先针对“治厕”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的城市。

  当前,贵阳贵安为做好“治厕”工作,已进行了农村户厕全面摸底核查。同时,进一步细化了“治厕”标准和推进措施,制定《贵阳市农村“治厕”专项工作组名单及工作职责》《贵阳市农村“治厕”工作实绩评价办法》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使“治厕”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树立文明乡风 共同打造宜居家园

  清镇市新店镇鸭池河村,一块“红黑榜”醒目的张贴在村里的信息公开栏上。“红榜是表扬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表现比较好的行为,为村民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黑榜则是起到提醒村民的作用。”鸭池河村村支书郭修国介绍。

  鸭池河村是全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之一,为助力乡村振兴,鸭池河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强化督查考核等方式,树立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移风易俗工作,共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为树立学习榜样、调动村民的积极性,鸭池河村还开展了“一元钱计划”。该活动由村干部提起,村民自发参与,将钱存放在红军渡超市,定期以发放生活用品的方式奖励文明乡风示范户。

  “‘一元钱计划’开展后提高了村民建设文明乡风的积极性,村民自觉性高了,大家更孝老敬老了,滥办酒席的行为也少了。”鸭池河村村民陈德兵说,作为一名有着15年党龄的老党员,他积极主动参与文明乡风示范户评选,率先获得奖励,为群众带好头、打好样。

  据了解,2021年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启动实施以来,新店镇以红色美丽村庄鸭池河村作为示范点首先打响“规范建房攻坚战、碧水保卫战、垃圾分类减量阵地战、旱厕歼灭战、移风易俗持久战”五场战役,采取“三步走”的方式“点、线、面”全面铺开,整治成效初显。

  而鸭池河村仅是一个缩影。目前,贵阳贵安已营造出新风正气传得开、陈规陋习必须改的良好氛围,“治风”工作稳步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城乡社会新风貌逐步形成。

  目前,全市共有158302名党员签订承诺书,69691名干部职工和167680名村民主动签订承诺书;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完成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共835个村、完成率83.84%,完成修订居民公约共607个社区、完成率91.42%;成立红白理事会1195个,完成率71.99%。

  开展“三水同治” 全力保障供水安全

  “清镇市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很多村民居住的地方都高于水源地,村民们往往是看得见水、吃不到水。”清镇市水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先伦说。

  为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近年来清镇市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为抓手,以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的短板问题为着力点,规划布局“一网三线”城乡一体化供水网,打通全市通水大动脉,推动自来水管网向农村地区延伸,实现城市供水管网和农村供水管网互联互通互补,促进供水设施整合和水资源高效利用,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短板和难题。

  目前,清镇市依托席关水厂、迎燕水厂、莲花山水厂及配套供水管网建设,因地制宜分片构建3条城乡供水线,日均供水能力达9万吨,覆盖清镇74万人口,全市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率已达到95%。

  另外,污水排放问题一直是清镇市红枫湖沿湖村寨多年来需要解决的难题。对此清镇市启动了红枫湖沿湖村寨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将红枫湖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村寨纳入治理范围。

  “大冲村兴隆组的污水处理设备是清镇市红枫湖沿湖村寨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136套设施里处理量最大的一套设施。它日处理量可以达到80吨,解决了常驻人口100户408人及20余家农家乐,高峰期日接待1500多人次游客的生活污水、餐饮废水的处理问题。”清镇市红枫湖沿湖村寨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承建单位运营部负责人彭熙说。

  如今,沿湖村寨的生活污水先通过厌氧、好氧等处理,经过湿地再次处理,最后出水水质总体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能作为经湿地或净化池处理回用绿化或景观用水。

  据了解,2021年贵阳贵安农村供水保障工程任务共计11个,截至目前,工程已建设完工,正在进行通水调试运行等收尾工作,巩固提升项目覆盖受益人口6.08万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共计52个建制村,目前已全部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共计6条,目前已完成10条,超额完成任务。

  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离不开住房和垃圾治理。2021年11月贵阳贵安开展农村“治房”工作以来,起草了《贵阳贵安农村“治房”工作实施方案》,推进了农房风貌整治等重点工作,确保农村“治房”工作有序推进。另外,2021年贵阳贵安计划设置6300个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集点,实际完成6448个,完成目标数102%。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一环。接下来,贵阳贵安将继续扎实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五治”工作,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农村文明新风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为贵阳贵安当好乡村振兴开新局的排头兵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王晴 宋子月)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6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