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镇宁县:点亮“四心” 全力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2022-01-24 17:55:41  来源: 镇宁县委宣传部

红军广场一角

  镇宁自治县良田镇板袍村是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的所在地,有7.05平方公里、1001人、27名党员,2020年1月被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列为贵州省23个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镇宁自治县通过上下一心、践行初心、党群一心、铸魂凝心的“四心”工作法,全力打造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

  上下一心,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镇宁县将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和迫切地工作,上下联动形成合,群策群力不断注入强劲动能

  一是坚持党政主导。成立县级指挥部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项目建设指挥部,由书记和县长任指挥长,下设综合协调组在县委组织部,组织部长任组长,并成立规划编制、资金整合、项目推进等6个工作专班,切实强化工作统筹推进力度。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制定县级红色美丽村庄板袍村试点建设《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责任人、时间表、路线图,形成权责清晰的责任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2021年建设目标任务,按照任务清单具体推进措施,实行一天一调度,定期督导推进情况,确保试点村各项建设任务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三是压实工作责任。设立项目建设前线指挥部,选派一名副县级领导同志任前线指挥长,从县直部门(单位)、良田镇党委抽调10名熟悉项目建设人员组成成员,常驻板袍村,一线监督指导项目建设推进。针对工期紧,施工单位多,场地小的实际情况,前线指挥部每天召开施工协调会,及时调度施工进度,确保了23个项目按期完工。

  践行初心,不断筑牢“红色堡垒”

  镇宁县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紧密结合新时代要求和板袍村实际,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引领党员将初心和使命书写在红色美丽村庄的建设中。

  一是建强“红色组织”。创新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村党组织体系,加强以党组织为领导的村级各类组织建设,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不断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以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现任村“两委”成员中,高中1人,大专2人,平均年龄34.6岁,实现了“一升一降”,为板袍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亮明“红色身份”。坚持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积极践行为民宗旨。探索建立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开展“党员亮身份”活动,让党员主动亮身份,带头参与村级疫情防控与卡点值守;带头接种疫苗,主动参与宣传,消除村民群众顾虑;带头参与宜居乡村建设,配合村“两委”整治乱堆乱放乱象与垃圾清理;带头参与村庄建设,自愿提供土地,有效推动了项目建设。

  三是探索“红色自治”。学习借鉴湄潭县“镇干部做指导员,村干部做包保员,村民组长兼寨长做管理员”的“寨管家”管理模式,成立以第一书记、村党支部书记为总寨长,各包组村干部为寨长的“寨管家”自治组织。“寨管家”通过履行管宣传发动、管环境卫生、管公益事业、管综合治理的“四管”工作职责,助推乡风文明,提升群众幸福感。

  党群连心,共建共享“红色家园”

  镇宁县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坚持同全村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农户住房

  一是思想引领,共建红色美丽家园。7月上任以来的村党支部书记,多次主动跑到李子地、农户家、院坝上问群众所思、所虑、所想、所盼,用实际行动走进群众心中;组织带领板袍村22名党员、群众到安顺大坝村、塘约村等乡村振兴示范村参观学习10余场(次)300余人(次),推动板袍村党员群众先富脑袋、后富口袋。

  二是攥指成拳,共建红色精神家园。充分发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优良作风,党员杨书庭同志以身示范,主动拆除破烂偏房等支持规划建设,带富青年罗国弟无偿让出20棵蜂糖李树支持村庄建设,板袍村自觉达成全体村民共建共享“思想协议”。在村“两委”的组织下,当地136名群众主动参与到加班加点突击建设工作中,在31天内全面完成23个项目建设,创造了板袍红色精神奇迹。

  三是利益联结,共建红色发展家园。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着力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社合一”运行机制,优化利益联结分配,村集体收入60%用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用于管理者费用,20%用于专业合作社继续投入,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大力提升了产业带富助推群众增收效能。

  铸魂凝心盘活用好“红色家底”

  红军长征经过板袍,为广大村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镇宁县通过盘活红色资源,感染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擦亮为民服务的底色。

  一是挖掘梳理红色文脉 。对现有馆藏资料和民间收集的口述资料进行鉴别、印证和整理,编纂《镇宁的红色记忆》资料长编,收藏红色故事24篇完成省级文物单位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公益权化收储,划定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和红军饮用过的1号、2号水井以及坝草渡口为保护和控建范围积极开展《中国工农红军原总政治部布告》影印等工作,红色史实得以延续。

  二是充分讲好红色故事。编排红三军团过板袍渡盘江舞台剧《板袍火种》,通过用诗歌朗诵加情景表演形式,向外界展现了一段“军民一家亲”红色史实,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史实,了解红军走过的板袍,有效提升了板袍村的感召力和“知名度”。

  三是精心养护红色遗址。制定《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修缮)方案》,明确监管责任人及监管责任,成功申报镇宁良田镇红三军团渡江作战旧址作为安顺市唯一进入全省首批28个特色展示点,启动投资460万元红色遗址产业路项目,规划公厕及农户厕改项目,明确建设项目清单23个。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295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