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用四个“奋力”换取四个“新绩”——访省人大代表、中共晴隆县委书记段棚

2022-01-26 20:04:31  来源: 贵州民族报

  2021年,晴隆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0亿元,增长11%左右。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7%、10.5%、12.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13%左右。

  “十四五”开局之年,晴隆县地区生产总值步入“百亿俱乐部”,取得了不凡成绩。这样的成就源于哪些具体举措?未来,又将如何书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为此,贵州民族报社记者专访了省人大代表、中共晴隆县委书记段棚。

  县域发展稳中有进

  “2021年,晴隆县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稳固本、以干求进,全县经济运行持续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的态势。我们用四个‘奋力’,取得了四个‘新成绩’。”段棚说,“具体而言,就是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奋力推动新型城镇化迈出新步伐,奋力推动农业现代化收获新成效,奋力推动旅游产业化取得新发展。”

  段棚介绍,在新型工业化方面,晴隆县围绕“立足煤、用好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工业发展思路和“南电北焦、金锑并举、萤钛突破”的产业定位,积极谋划引进产业链项目,做优做强“地上”“地下”两篇文章,打造全省能矿产业富集区,促进全县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能源产业方面,全县完成煤炭过站量330万吨。晴隆县亭阳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和中广核贵州黔西南新能源有限公司开始发电,装机容量达200万千瓦。

贵州建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组装车间

  去年,晴隆县出台《晴隆县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方案》,大力实施“宜居晴隆”建设行动和城市更新行动,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86户、背街小巷改造3条、棚户区改造200套,城区绿化率达到37.2%,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85%、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07%;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覆盖率100%;易涝点消除比例达到70%;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7%,城镇品质持续提高。

  业界认为,喀斯特地貌并不适合农业发展。原因在于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地表缺水,且灌溉效率低。

  而地处喀斯特地貌的晴隆县,去年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2万亩,粮食产量达7.6万吨以上。

  “我们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紧盯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细化、种质资源保护等重点工作,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一园一区’计划,依托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打造一批行业竞争力强、知名度广、品牌化程度高的产业集群。建成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园区,进一步完善冷库、高粱和薏仁米仓储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圃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段棚给出了晴隆县农业产业发展的答案。

  数据显示,2021年,晴隆县接待游客550万人次,增长72.19%,旅游总收入达55亿元,预计增长45%。

  究其原因,得益于深挖民族文化、抗战文化内涵及森林资源,打造二十四道拐、普晴林场、阿妹戚托小镇三个精品景区,大力发展智慧旅游、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延长旅游产业链,将史迪威小镇打造为集温泉度假、餐饮住宿、赛车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消费集聚区,丰富旅游业态。

  以“四为”推进“四化”

  一年来,晴隆县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取得一些经验。

  段棚认为,晴隆县以煤为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关键,以人为本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以特为领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保证,以美为题是推进旅游产业化的优势。

  晴隆县能矿资源丰富,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有金、煤、锑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锑储量居贵州之首,全国第二,煤炭资源以易采、质优而享誉省内外。全县探明煤炭资源储量为29亿吨,远景储量为50亿吨。

  “晴隆县围绕‘立足煤、用好煤、不唯煤、超越煤’的工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煤炭产业迅猛发展,成为黔西南州电煤供应的主要县份。”段棚说,“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按照‘强化县城、完善乡镇、巩固村居’和‘复兴老城、完善新区、再拓新城’的发展思路,推进‘一城六镇’建设,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实现产城融合,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增强城镇的承载能力,城乡面貌发生历史性变革。同时,我们坚持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茶叶、薏仁米等主导产业从小到大,花椒等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畜牧业等传统产业从散到精,全力打造贯通南北的生态产业长廊,‘山上茶果椒、山下菌畜粮、湖库生态渔’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全县累计建成3个坝区、5个农业产业园区;建成茶叶、食用菌、薏仁米、辣木等加工厂30余个;建成冷库18个、库容1.86万立方米;培育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38家,晴隆糯薏仁、晴隆脐橙、晴隆羊等农特产品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关注到,2020年,二十四道拐、阿妹戚托小镇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获评为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同年,阿妹戚托小镇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和旅游扶贫示范最靓丽的名片,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安置区典型案例。

  去年,晴隆县又收获四张名片,分别是贵州省体育旅游示范县、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三宝街道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对此,段棚笑着说,晴隆县大力实施“文旅兴县”战略,扮靓“抗战文化、民族文化、脱贫攻坚精神”三张名片,建立起以史迪威小镇为核心,以盘江桥、阿妹戚托小镇、二十四道拐、沙子茶文化园、普晴林场五大景区为主线的“一城五景”全域旅游新格局,全力打造具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的著名山地旅游目的地。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事实证明,晴隆县在民族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

  段棚介绍,晴隆县坚持“整乡搬迁+文旅融合”,彰显民族文化品牌力量。聚焦感恩教育和文化传承,建成感恩馆、文化服务中心等,组建阿妹戚托艺术团、芦笙舞蹈队,着力打造“五个一批”文化工程(一批文化载体、一批文化队伍、一批文化活动、一批文化精品、一批先进典型),促进民族文化在阿妹戚托小镇焕发新的生机。为确保三宝少数民族群众搬得出大山,搬得出幸福,晴隆县持续扩大“二十四道拐”红色旅游、阿妹戚托舞蹈、芦笙舞、三宝红茶等品牌效应,依托4A级景区阿妹戚托小镇,办好“三大节”(农历“三月三”布依族风情节、“六月二十四”彝族火把节、“八月八”苗族绣花节),带动100名新市民舞蹈队员稳定就业、55户新市民个体工商户稳定增收。立足把民族刺绣传统技艺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建立“锦绣坊”,让86名绣娘就近就业,把“指尖上的技艺”变成“指尖上的经济”。通过三宝彝族乡(现三宝街道)“整乡搬迁”示范引领,全县累计对5.78万人实施易地搬迁,其中贫困人口近4万人,少数民族人口近4.3万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另外,晴隆县坚持“文化传承+艺术振兴”,共享共建撬动乡村振兴。一方面,深入推进优秀传统民族文化进机关、进企业、进乡镇(街道)等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加强对格尼角抓旮、芦笙舞、阿妹戚托舞、民族刺绣、布依小打音乐等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保护。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进全县民族团结、共建美好家园上来。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积极抢抓少数民族村落发展机遇,对以定汪、学官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村落传统文化、生产工艺等构成、类别进行全面排查统计,将有鲜明特色、有开发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写入乡村振兴发展的规划中,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全面挖掘民族文化、民间艺术资源,推动文化艺术与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村庄建设等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园、民族刺绣文化体验园、民间酿酒工艺体验坊等文化艺术产业项目,探索出一条民族地区“艺术赋能脱贫、助力振兴”的成功做法。与此同时,晴隆县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把“中华民族一家亲”融入基础教育,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四个加强”补短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晴隆县来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优势也有劣势。

  段棚认为,优势在于晴隆县作为全国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全省20个乡村振兴夯实基础县之一,五年过渡期政策将为晴隆县在新起点上奋勇争先、追赶跨越带来机遇。要抓住这个机遇,就要从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分级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确保晴隆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另外,以煤、电等传统产业来扩增量,以新能源、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来提质量。还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招商引资大有可为,好的势头明显。

  段棚坦言,该县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还存在产业基础“先天不足”、产业链条“断链失衡”、产业品牌“久藏深闺”、技术人才“捉襟见肘”方面的短板。

  如何破?段棚阐释了“解法”。具体而言,就是加强基础设施建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产业链条开发,加强产品品牌培育。

  不可否认,人才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段棚表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晴隆县主要采取结合实际,精准“引才”;多元培训,精心“育才”;人岗相适,靶向“用才”;优化服务,精心“留才”等措施,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段棚举例介绍,在人才培养方面,晴隆县与中央统战部、广东省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晴隆县指导、帮扶、授课,把先进理念、先进思想、科学技术带到晴隆县。中央统战部选派1名干部到晴隆县挂职,晴隆县已选派41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广东省惠州大亚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交流学习,选派2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赴省、州跟班学习,选送20名贫困家庭学生到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美容美体专业学习,选派1名优秀人才到贵州大学进修,完成3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推荐申报工作。与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等16家省直部门建立了互派干部挂职、跟班学习长效机制,并把这个机制贯穿整个“十四五”发展始终。2021年以来,省直单位选派21名干部到晴隆县挂职,晴隆县选派22名干部到省直单位跟班学习。

  十方面谋划发展版图

  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站在新的起点,未来五年,晴隆县如何书写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段棚从围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工业强县战略、文旅兴县战略、教育立县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扩大有效投资、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站稳人民立场、社会治理等10个方面阐述了发展思路。

  地处喀斯特地貌的晴隆县,发展农业现代化依然摆在首要位置。段棚给出了一个规划目标:晴隆县将围绕“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变样”,按照“4535”乡村振兴工作思路,完成17个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大力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聚焦“一县一业”、5个规模化主导产业、5个区域性特色产业,力争到2026年茶园面积稳定在20万亩,薏仁米6万亩,食用菌1.2万亩,蔬菜12万亩,中药材3.5万亩,烤烟2.5万亩、烟叶收购6万担以上;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农户增收为目标,抚育管护好7.6万亩花椒、6万亩精品水果;实现生猪年出栏13万头以上,牛出栏1.5万头,羊出栏5万只,家禽出栏110万羽以上;水产品总产量稳定在3100吨以上。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开展撂荒地整治行动,实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力争到2026年建设高标准农田8万亩以上,年均粮食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组织方式,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让农民与产业发展共进退,充分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内生动力。

  工业是县域经济的“压舱石”。段棚表示,晴隆县将围绕现在的工业发展思路,力争到2026年实现煤炭产量1000万吨以上,产值达到80亿元,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00万千瓦以上,着力构建一体化发展和多能互补能源体系,基本建成晴隆县风光水火储一体化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优势矿产资源开发,重点打造以金、锑、萤、钛等为主的冶金产业集群,合理开发石材资源,全力补链、延链、强链,加快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比较优势突出、掌握核心技术、上下游配套的基础材料产业。推进建材、特色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升级改造。做强做优茶叶、糯薏仁等精深加工产业。提升“晴隆绿茶”等一批特色产业“金字招牌”。推动园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实现“腾笼换鸟”,推动园区提质增效。(罗元涛)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03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