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农民“导师”黄开荣:“老把式”闯新路

2022-02-01 16:02:5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2月1日电(记者李凡、骆飞)“老杜,春节这几天气象预报说气温低,要注意大棚保温哟,同时每隔几天要通风。”“要得,老黄,春节这几天有啥情况,我随时给你打电话,请你来帮忙嘛。”

  春节前夕,贵州省黔西市太来彝族苗族乡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农技人员黄开荣来到独山村羊肚菌种植基地,特别提醒当地管理人员杜刚平近期低温雨雪天气的注意事项。

  这些常见的对话,是老黄30年多来从事农技工作的日常写照。黄开荣1988年参加工作,作为一名农技人员,他长期为乡里果树、蔬菜、水稻种植等农业技术推广奔忙。

  “老把式”也会面临新挑战。2019年下半年开始,黔西市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扶植一批“短平快”高效农业产业,在部分乡镇推广羊肚菌种植。“当时大家都第一次接触羊肚菌,我们对这项产业还很陌生,压力不小。”黄开荣回忆说。

  2019年,黄开荣在太来乡芭蕉村驻村扶贫,当地政府一共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55个大棚用于发展羊肚菌种植。“羊肚菌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娇气’,‘三分阳、七分阴’,对湿度、温度、土壤酸碱性、水源等要求相当挑剔。”黄开荣心里念着:“产业基础建起来了,我们农技人员就该带头发挥作用了,不然对不起大家。”

  为了研究这项新的种植产业,黄开荣早上五点起床,一边查阅、研究相关资料,一边在大棚里试验探索培育羊肚菌种植,晚上打着手电筒摸黑回家成了常态。为了打开视野,他自费去了外地,找到几家羊肚菌种植企业学习种植经验……

  几经摸索,黄开荣带着当地村干部逐渐找到了羊肚菌的种植门路。2020年春天,芭蕉村55个大棚的羊肚菌迎来丰收,亩产达到300公斤以上,不仅收回了之前的投资成本,还帮助芭蕉村当时3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元。

  羊肚菌种植技术还推广到了其他村寨。在独山村的一处低洼地段,在黄开荣的技术指导下,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起78个大棚,利用汛期“时间差”种植羊肚菌。“羊肚菌冬天种,来年春天三月收,鲜菌每斤50元左右,现在这片地的羊肚菌大棚管理得很好,来年应该是个丰收季。”黄开荣高兴地说。

  除了“新产业”,老黄还兢兢业业研究自己的“老本行”,他大多时间都走在太来乡的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种植大户解决果树、水稻、蔬菜等种植中遇到的问题。

  黄开荣(右一)在田间地头为种植大户指导果树种植。新华社记者 李凡 摄

  春节前夕,气温偏冷,黄开荣来到方田村察看当地金秋李种植大户孙源才家的管护情况。左看看、右问问,老黄指出了问题:“树上的流胶病需要注意,不然会引起并发症,影响果树生长,需要用石硫合剂来解决。”听到老黄开的“药方”,孙源才连声感谢,还请他下次抽空再来看看。

[责任编辑: 邓娴 谢素香]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2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