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多彩贵州 逐绿前行

2022-02-07 09:10:24  来源: 贵州日报

  壬寅初春,黔贵大地,郁郁青青。

  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贵州都会在省市县乡村同步举行义务植树活动。一年接着一年种,2015年至今,已坚持了7年。

  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贵州先后出台《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森林扩面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关于全面实行林长制的意见》,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

  森林覆盖率达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5%……贵州切实用行动交出了绿意满满的“生态答卷”。

  在多彩贵州富美协同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之时,《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的出台,明确了贵州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的战略定位,提出要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为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支持、注入了动力。

  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的贵州,需要站在新的发展节点,站在新的发展高度上,进一步展现绿色的魅力和“新”的姿态。

  生态修复 造福群众

  金沙县大田乡白坪村,当地村民称这里为火草坡。

  白坪村境内硫磺资源丰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当地大规模的冶炼硫磺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山上始终只长荒草,成为名副其实的火草坡。

  “在20世纪90年代,这里最多有160个冶炼窑,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每年的火烧山也特别严重。”大田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严德明仍然对当年冶炼硫磺破坏环境的情景记忆犹新,那时的他完全没想到,荒山如今变成了苍翠的木本中药材产业基地。

  2013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严德明得知金沙穗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保国到处寻找土地种植中药材的信息后,多次与李保国联系,最终促成公司投资6000多万元在荒山上种植红豆杉、皂角、连翘、无患子等木本中药材,让火草坡渐渐换上了四季常青的妆容。

  而家住白坪村的李加俊,由一个从事硫磺冶炼的工人变成了基地护林员。“以前这个地方,全是荒山,现在不仅荒土被充分利用,而且也给地方生态带来了改变。”李加俊说。

  目前,大田乡的8000多亩荒山荒坡逐渐成为“大药园”,每年当地群众通过管护中药材领取的工资达200万元以上。

  严德明感叹,如今,整片区域已经全面种植了木本中药材,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据统计,“十三五”以来,金沙县累计完成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和环境修复520公顷,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动10余处废弃矿山变成绿水青山。

  贵州林业、渔业、制造业、旅游业等绿色经济产值增长迅速,以“绿”生“金”,“绿色颜值”正变为“富民价值”,造福群众。

  技术支撑 “黔”景无限

  “我们搭建的智慧照明数据平台,用电脑或手机APP,就可以调控灯具照明时间段、查看照明设备情况、监测照明区域,还能线上全程监控、调整灯的亮度,可节省10%至30%的能耗。”

  贵州索立得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一家成品灯设计、制作、销售一体化企业,目前灯具及模组的年产能可达10万件。现在,省内隧道照明、夜景灯光、各处亮化工程都有索立得光电的身影。

  “我们正与高速公路电控相关的实施及管理公司合作,在今年一季度开展新产品及平台1.0版本实测,预计能耗可节省30%左右。”索立得光电执行董事杨发顺说,待新产品技术成熟后,将面向小区、停车场等推广,辐射广西、湖南、云南、四川等地。

  走进关岭自治县岗乌镇,充足的阳光照耀着巍巍群山,片片光伏板如鳞似甲地整齐排列,吸收光热能量,转换为清洁电能。

  2019年9月,中广核贵州安顺关岭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广核公司)投资约6.8亿元的岗乌镇纳卜林业光伏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同年12月实现升压站一次带电成功。

  “石头山”有了用武之地,石漠化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了新机遇。

  “光伏电站建设在石山之上,不仅能够通过土地流转壮大当地村集体经济,为群众带来土地租金和务工薪金,还能通过‘农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合作模式,宜农则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逐步形成‘棚上发电、棚下种植养殖’的发展趋势。”岗乌镇镇长叶雷说。

  谈到未来,中广核新能源贵州分公司市场开发部副经理罗坤信心满满,“今年,我们将借助优惠政策,力争指标,继续开发新能源发电项目,源源不断地供给绿色电能。”

  推动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实现低碳转型、绿色发展,有效缓解了全社会资源能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贵州迎来发展的广阔前景。

  数据赋能 逐绿前行

  “选择需要了解的地理区域,便能一键获悉当地此时的空气、水环境等质量情况。同样,只需打开你想了解的区域,整个辖区范围内的污染源底数便能尽收眼底……”

  在贵阳市生态环境局观山湖分局总控室,技术人员蔡奇男向记者展示了观山湖区生态环境保护“一张图”大数据系统。

  从空气质量监测到生物多样性分析,“一张图”串联了观山湖区辖区内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所有数据,环境监管变得更加有“数”。

  近年来,贵州持续发力大数据与大生态融合发展,探索大数据先进技术与生态环境治理深度结合。

  2019年,贵州引入华为“微服务”技术,打造生态环境“微服务”底座平台,按照模块化、组件化的新模式,在“三库一中心多业务系统”总体架构上开展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目前已建成环境质量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生态环境数据中心,以及重点流域管理、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应急等一批核心业务系统。

  其中,环境质量数据库、污染源数据库及生态环境数据中心能够融合各级监测数据,实现全面、动态、系统掌握全省环境质量、污染源数量等情况,并将数据进行融合整理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运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后,省生态环境厅已基本实现生态环境管理大数据业务全覆盖,提升了各类生态环境业务之间协同办理水平,初步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闭环监管,为贵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的大数据技术支撑。

  从保护到发展,发展再到保护,二者彼此成就。一如既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贵州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必然路径。厚植绿意,贵州充满智慧和深意的起笔落墨,可谓富有远见和担当。展现“新”的姿态,多彩贵州,逐绿前行。(记者 尚宇杰)

[责任编辑: 刘昌馀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36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