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耕“云”种“数”:这个国家试验区如何抢新机?

2022-02-07 17:59:40  来源: 新华网

  贵州是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贵州考察时表示,希望贵州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

  新机在哪里?如何“抢得到”?遵循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这个国家试验区如何选点突破?新华社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数据“西游”

  入口处瀑布飞泻,人工湖清澈见底,一排排色彩缤纷的欧式建筑点缀在青山绿水间……点开一个短视频,评论区网友禁不住调侃:“在这儿上班有种度假的感觉!”

  2021年5月24日拍摄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华为云”数据中心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如果只看外观,很难将宛如童话城堡的建筑与数据中心相关联。占地1500多亩,历时5年建设,2021年底正式投用。这个位于贵州贵安新区的华为云业务全球总部,未来园区仅服务器就可部署100万台。

  进入数据中心区域,站在长廊外,透过玻璃看机房,密密麻麻的服务器高效运转,机器人穿梭其中、实时巡检。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大数据时代,像数据中心这样的算力设施是基础底座。“地基”牢固与否,关系到数字经济“大厦”能否稳固屹立。

  2021年5月26日拍摄的嘉宾参加2021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现场。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近年来,贵州发挥气候、能源、地质等方面的优势,抢先布局数字新基建。如今,仅在贵安新区,就云集了7个超大型数据中心。

  数据集聚的资源优势如何转化为产业优势?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为贵州带来新机遇。

  所谓“东数西算”,简单来说,就是把东部的数据拿到西部来处理运算。要完成这一任务,构建一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必须布局一些重要的枢纽节点。

  近期,国家四部委正式批准贵州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枢纽节点。

  “我们将以节点建设为抓手,构建‘粤港澳-贵州-成渝’数据走廊,服务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地区算力资源需求。”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焦德禄说,目前相关工作正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有力推进。

  跻身全国八大枢纽节点之一的贵州,对算力服务企业产生了磁吸效应。去年12月,东数西算(贵州)产业有限公司成立。

  作为投资方之一的钜成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薛成标说:“公司将充分发挥贵州作为南方数据中心示范基地优势,在贵州建设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与热应用数据中心,构建贵州与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大数据中心集群的算力资源输送通道,真正实现‘东数西算’。”

  “数”业有专

  “可以是厂房,但不必一定是厂房。”身处贵阳高新区密集的写字楼内,谈起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云上贵州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巍说,产业要素、发展空间、技术赋能、组织方式上的变化,正在拉平各地区资源发展禀赋上的鸿沟。

  曾在IBM、英特尔工作,2012年回到家乡,43岁的魏巍见证了贵州大数据发展从“抢先机”到“抢新机”的过程。“假如数字经济领域也存在‘微笑曲线’,那我们就不能满足于只充当一个存储数据的硬盘。”他表示,去年集团专门成立数据运营部,就是瞄准数据这个生产要素去挖掘价值。

  2021年10月,贵州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上线运行。魏巍所在的公司负责数据交易的市场推广、交易撮合、业务拓展。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数据商”112家,上架数据产品162个,交易额1400万元。

  如何在数字产业上实现大突破?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促进集群化发展,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贵州提出,要打造数据中心产业集群、智能终端产业集群、数据应用产业集群“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建成两条生产线,每月计算机产能15000台、服务器产能5000台……刚成立一年多的贵州云上鲲鹏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实现7万余台智能硬件设备生产销售目标。公司新闻发言人余茜说,生产线落地后,吸引了国内众多相关产业链企业聚集。由公司发起成立的“贵州鲲鹏计算产业联盟”现已拥有30余家成员单位,产业链覆盖整机制造、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2021年8月4日,贵州云上鲲鹏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在组装服务器。受访者提供

  “我们全力发展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在保持电子元器件的传统优势基础上,紧抓智能终端、云服务等新业态发展机遇,开展招商引业,引进了云上鲲鹏、浪潮等一大批优强企业。”贵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徐云舟说。

  2021年5月,贵州云上鲲鹏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在进行机械手维护。受访者提供

  作为未来贵州的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展示区,去年底,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启动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领先的数字经济创新区。贵阳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副局长谷甫刚介绍,今年,科创城要引进大数据企业400家,实现营业收入30亿元。

  种“数”耕“云”

  打开微信小程序“一码贵州”,带着传统古风的年货节页面让人眼前一亮。

  “整个页面就是一个年货街区,各地农特产品应有尽有。”商城负责人李皓说,今年线上年货节筹备两个多月,参与商家达3.7万家,商品超过10万种。

  1月18日,工作人员在观看“一码贵州年货节”的展示大屏。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点击进入“黔货主会场”,手工糍粑、刺梨原汁、野山茶油、现挖小黄姜等本地农特产品正在参与秒杀活动。

  通过“一码贵州”助力,市民难买到、农民难卖出的“深山好货”产销对接问题得以缓解。

  “自从入驻平台,订单就持续不断。”贵州新农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周礼贵感叹。2016年开始,他在赫章县种植香葱,如今基地获得更广阔的市场,更稳定的销售渠道,带动千余群众务工增收。

  截至去年底,“一码贵州”平台交易额累计超40亿元,与数十个脱贫县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有力助推乡村振兴。

  1月18日,工作人员通过大屏浏览“一码贵州年货节”页面。新华社记者欧东衢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

  发挥大数据叠加、放大、倍增效应,赋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的故事还在上演。

  每8秒采集1次数据,1分钟产出近300件产品……在贵州雅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机器运转声回荡,高端主机汽车二极管智能化生产示范线上的机器抓手正在忙碌,备料、组装、测试等工序有条不紊。

  “以前人工环节多,产品质量一致性不高。”公司经理部部长彭绍波说,通过智能化改造,一条生产线单班人数从原来38人降至12人,效率提升了68%,优品率也从62%提升到95%。

  通过“万企融合”行动,贵州推动传统产业“上云”,让不少像雅光电子这样的传统制造企业尝到了甜头。

  过去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只是可早可晚、可有可无的备选项,现在成了必须要做、早做早受益的必选项。

  “抢新机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贵州数字经济发展的前进方向和根本遵循。”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书记胡建华表示,贵州提出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突破3500亿元;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实现倍增,在GDP中的占比达到50%左右;三次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基本实现大数据深度融合改造全覆盖。

  领衔记者:李自良、王丽

  文字记者:向定杰

  视频记者:杨焱彬

  出品:赵承

  监制:邬焕庆

  策划:王曙晖、初杭

  编辑:初杭

[责任编辑: 王雪松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38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