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2022-02-11 17:57:59  来源: 黔西南日报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

  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黔西南州发展史上极为不易、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力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过去5年工作回顾

  坚持苦干实干,经济发展赶超进位

  ●五年艰苦奋斗谋进位,我们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谌贻琴书记指出:“黔西南州这些年的发展,就是贵州实现赶超进位历史性跨越的一个缩影”!

  ——全面融入贵州“黄金十年”快速发展期,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由929.14亿元增加到1506.37亿元、年均增长10.2%,经济总量进入全省第二方阵,经济增速连续位居全省前列。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2%,连续4年排全省第1位,二产占比从32.1%提高到34.7%,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10.3%,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预计达到48%。

  坚持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如期打赢

  ●五年脱贫攻坚担使命,我们上下同心、众志成城,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堡垒,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彻底撕掉了绝对贫困的标签!

  ——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3.85万人,7个贫困县(市)顺利摘帽,62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坚持开拓进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五年产业发展闯新路,我们持续奋发、笃行不怠,培育了一个又一个产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全面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

  ——农业加快发展。一产增加值由188.84亿元增加到265.29亿元、年均增长6.6%。工业加速转型。“煤电网产”加快融合,二产增加值由298.31亿元增加到523.29亿元、年均增长10.3%。旅游全域推进。建设旅游项目456个,新增4A级景区9个、3A级景区36个,建成体育运动基地12个。实现旅游总收入2907亿元、年均增长24.23%。荣获“中国四季康养之都”“世界春城”称号。商贸多元融合。三产增加值由441.99亿元增加到717.79亿元、年均增长11.5%。

  坚持固本蓄能,生态环境积厚成势

  ●五年污染防治守底线,我们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培育生命一样厚植生态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聚积了宝贵的绿色财富!

  ——生态建设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由54.87%上升到61.2%,万峰林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污染防治成效明显。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主要河流湖库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9年保持100%,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7年在99%以上。问题整改有力有效。万峰湖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生态文明先行试验区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夯基垒台,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五年城乡建设破难题,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建成了一项又一项重大工程,破解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在全州发展史上书写了精彩篇章!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16公里,公路通车里程达2.26万公里,水运通航里程达1017公里,盘兴高铁开工建设,万峰林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建成燃气管网127.84公里,“五位一体”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开工建设金州大桥,新增城市道路353.26公里,改造棚户区9.3万户,建成充电站58个、充电桩2652个,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1.57万个。建成36个新市民居住区、10个省级城市综合体和40个城市公园,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34.92平方公里扩展到165平方公里。乡村建设美丽多彩。建成健身绿道963公里、社会足球场50块、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238个、新市民居住区文化服务中心45个,新增广播示范点工程28.8万户。

  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动能日益强劲

  ●五年勇往直前不停步,我们靠改革添动力,靠开放激活力,靠创新拓空间,冲破了自我束缚的藩篱,干成了一番新事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重点改革不断突破。深入推进“放管服”、商事制度、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系列改革,全州市场主体总量达26.51万户,国有企业完成实体化项目投资120.29亿元。科技创新不断深化。建成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2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3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8家,发明专利365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130.63亿元提高到169.91亿元。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额累计完成2.3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4.53亿美元。引进行业龙头企业78家,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57.56亿元。

  坚持底线思维,风险防控有力有效

  ●五年防控风险不放松,我们坚决筑牢防线、守好底线,全力打好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新冠疫情有效防控。全州确诊病例在全省率先清零。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动态堵塞防控漏洞,持续守牢黔西南防控阵地。债务风险有力化解。强化政府债务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切实化解存量债务,实现“零舆情”“零爆雷”。安全底线切实守牢。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州群体性事件、重大恶性刑事治安案件实现“零发生”。

  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五年保障民生不懈怠,我们以真情筑根基,用真心换民心,用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增进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护!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由86%提高到92.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由87%提高到95.5%,高中毛入学率由87.5%提高到93%,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前两年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医疗短板加快补齐。建成州人民医院、州妇幼保健院新院区、12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和10个县域内医共体。民生网底持续筑牢。实现城乡就业21.55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逐年提升,农低保、城低保实现应保尽保,临时救助实现应助尽助。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再次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1年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年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6.37亿元、同比增长9.3%(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7.6%、10.3%、9.2%),增速排全省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3.56亿元、增长0.3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0亿元、增长3.8%,增速排全省第1位。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修订完善“四险一金”保障政策,在全国率先编制发布并组织实施36项新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深化“两业”帮扶,全州脱贫劳动力就业39万人,搬迁劳动力就业17万人,稳定“一户一人以上”就业。7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32个州级示范点稳步推进。

  “四化”建设成效明显

  着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骅骏铝业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5%,排全省第3位。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镇“三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268个重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21亿元。加快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推进十大特色产业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444.63亿元。深入实施文旅兴州“十大工程”,新增旅游市场主体307家,旅游人均消费870元。

  风险底线坚决守牢

  全力抓好疫情防控、债务化解、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防汛抗旱、森林防火、金融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全州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民生类重点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73.3%,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4.23万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8251元、12623元,分别增长8.8%、10.3%。“十件实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难题。

  经验启示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勇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破解生产要素瓶颈制约,不断强化创新驱动和开放带动,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创造力。

  ●必须以项目建设为抓手

  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优质项目就是抓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持续增强投资拉动力。

  ●必须以增进福祉为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事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破解民生难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持续增强发展的凝聚力。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57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