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凯里:传统与时尚碰撞 指尖上绣出幸福

2022-02-16 10:25:36  来源: 贵州日报

  近年来,凯里市积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做大做强苗绣传统产业,在指尖上绣出一条产业增收致富的幸福之路。

  去年底,在第二届中国妇女手工创新创业大赛上,张秀珍凭借《指尖上的“舞者”—欧东花》获成长型企业组亚军。今年32岁的她从小对苗绣耳濡目染,自6岁起就和祖母学习苗绣,2017年开始得到婆婆欧东花指点,便一头扎进了苗绣文化的传承事业中,现已学会刺绣针法不下20余种。

  “这些娃娃身上的服饰,都是一针一线绣的,每一件作品都凝聚了我们的心血,就像孩子一样难舍难离。”在黔东南州欧东花民族服饰博物馆,张秀珍告诉记者,她和丈夫在凯里市创办了这间私人博物馆和公司,还带动周边绣娘成立刺绣合作社,并探索出“博物馆+公司+基地+绣娘+农村合作社+互联网”新方式,企业年销售额达600余万元,规模也从起初10人不到发展到现今的420余人。

  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绣在凯里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保护,并在传承中被不断创新,在保护中焕发新生。苗绣绣娘在该市已有1.7万余人,其中专业绣娘3000余人。获苗绣传承人称号69名,其中省级传承人4名、州级传承人5名、市级传承人60名。

  “指尖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在凯棠镇梅香村,村支书顾兰花成立苗绣合作社,固定绣娘有200人,每年承接手工苗绣20余批,每位绣娘每年承接订单近300人次,绣娘月收入比以前翻了几番。

  在顾兰花的带动下,村里有不少“门外汉”入社学习苗绣,不仅技艺突飞猛进,还成为了顶梁柱。梅香村合作社目前已培训绣娘1000余人次,带动了500余名农村妇女发家致富。在政府的倡导下,许多绣娘通过大胆创新,开发出了更多的刺绣样品和针法,推动苗绣技艺不断进步和发展。

  凯里市通过优化文化产业布局,集中力量推进产业聚集,着力打造苗侗风情园苗族刺绣一条街、黔东南高新区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区,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工艺品集散市场,形成民族工艺产业园、基地、街区、景区等民族工艺品产业多维发展格局。目前,在全市刺绣规模较大的67家企业中,有重点企业10家、微型企业45家、个体户10家、较大合作社2家。

  “苗绣包含了传承之美、幸福之美,我的梦想就是让苗绣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成为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佼佼者。”三棵树镇季刀村的陈琴是当地苗绣发展带头人,她不仅组织了村寨的绣娘节,还找订单、开网店、将绣品推向山外。如今,她的梦想逐步成为现实。

  2014年和2016年,苗绣分别在巴黎时装周、纽约时装周大放异彩,进一步与现代都市接触、结缘,变成时尚走向国际舞台,更多国际时尚品牌选择和苗绣扶持项目合作。

  为打响苗绣产业品牌,2015年,凯里市制定了“苗绣扶贫计划”,培育发展特色手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并先后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合作,打造“凯里试点”,建设“走出去”合作平台,推动凯里及周边地区苗绣发展。

  2021年,该市通过成立苗族银饰蜡染及民族民间工艺品商品旅游产业化工作服务专班,对全市民族民间工艺企业全面摸底,分析研判发展实际,全力推进苗绣商品化、产业化。

  凯里市文化产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市将倾力打造以苗绣为主的民族民间文化产业,推广和宣传苗绣,让更多的人了解苗绣的魅力。(记者 石含开)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378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