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铺展多彩贵州生态画卷——贵州久久为功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2022-02-22 09:34:37  来源: 贵州日报

铺展多彩贵州生态画卷

——我省久久为功守牢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早春时节,行走贵州大地,碧绿清水江,磅礴乌蒙山……生态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多彩贵州生态画卷,既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贵州对生态环境潜心保护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牢牢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确保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努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截至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2.12%。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以上。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绿色经济占比达45%。优良生态环境成为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完善绿色制度 生态文明立起四梁八柱

  前不久,在发展林下经济中,为避免个别地方片面追求规模化和集中连片,造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省林业局编制了《贵州省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林地利用指南(试行)》,旨在指导各地高质量发展林下经济,保护好我省生态环境。

  为保护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酱香型白酒产业所必需的独特气候、水、土壤和微生物群落及赤水河流域原生态环境,茅台特殊环境保护法庭自2020年8月成立以来,已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180件,结案167件;已监督被告人增殖放流鱼苗20余万尾,补植复绿23.23亩,收缴生态修复金5万余元。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奋力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上出新绩——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贵州让制度成为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先后实施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了多个全国“率先”。

  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推动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

  2020年国家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推广清单》,我省多类型自然资源资产统一确权登记制度、赤水河流域跨省生态补偿机制等30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经验,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全面建立。

  饱蘸绿意绘山河 筑牢“两江”上游生态屏障

  梵净山麓,清新空气沁人心脾;乌江河畔,一江碧水向东流……天蓝、地绿、水清、气净,贵州“绿色名片”越发悦目,贵州的山水画轴上,绿色底色厚重,生态颜值更佳。

  地处长江、珠江上中游的贵州,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要打造5个示范区,排在第一位的便是长江珠江上游绿色屏障建设示范区。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贵州,离不开久久为功的努力——

  让青山常在。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和石漠化综合治理,以林长制实现“林长治”。截至目前,完成营造林361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64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3229平方公里,恢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3571亩。生态良好的贵州孕育了四处“世界自然遗产”,是全国“世界自然遗产”最多的省份,全省生物物种数量高达24547种。

  让绿水长流。推行“河长制”,清理整治网箱养殖,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设立“贵州生态日”,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同频共振。2021年,全省119个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98.3%,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全省河流出境断面全部达到优良。2022年,赤水河(遵义段)以良好生态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

  让空气常新。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质量精准管控,守护贵州天然“大氧吧”。2021年,贵州9个中心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达98.4%。如今,梵净山、龙宫、黄果树三大风景名胜区负氧离子浓度远超标准,空气非常清新。

  人不负青山 青山定不负人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第二批认定命名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名单,赤水竹产业示范园和玉屏油茶产业示范园通过认定,成为第二批国家林业产业示范园区。

  这是我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缩影。

  从大地绿起来、生态美起来,再到生态富起来。贵州刻下一个又一个坚定的绿色脚印,创造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叹的绿色奇迹,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保护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贵州有观山湖区等9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以及乌当区等5个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贵州率先在全国创新实施单株碳汇生态产品价值机制,全省18个县的10326户百姓实现“卖空气”赚钱,这是生态效益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最美诠释。

  林下经济发展迅速。据统计,2021年,贵州林下经济利用面积达2800万亩,全产业链产值达560亿元。全省累计建成千亩以上林下种养基地321个,林下经济实施主体达到1.75万个,带动302.8万农村人口月均增收1294元。

  生态产业蓬勃发展。目前,全省发展皂角89.3万亩,刺梨210万亩,方竹228万亩,3个产业发展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此外,近年来我省生态特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总体呈现“规模稳步壮大、活力显著增强、项目加速建设”的良好态势,成为助力新型工业化大突破的重要支撑产业。2021年,贵州生态特色食品产业持续保持高速发展,完成产值超1600亿元,稳步向“十四五”2700亿目标迈进。

  迈步新征程,黔中大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转化篇章愈加精彩。(记者 王远柏)

[责任编辑: 刘昌馀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04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