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赤水:“三张牌”扮靓“最美家乡河”

2022-03-01 15:27:19  来源: 贵州日报

  近日,水利部公布第二届“最美家乡河”名单,全国共11条河流上榜,赤水河(遵义段)成为贵州唯一入选河流。

  赤水市地处赤水河流域中下游,辖区内赤水河干流长73.9千米,占全流域干流总长的16.7%,流域面积1234.87平方公里,占全流域总面积的6.57%。近年来,赤水市聚焦赤水河流域保护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坚决打好“体系牌”“治理牌”“修复牌”三张牌,扎实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助力赤水河荣获“最美家乡河”荣誉称号。

  铁腕改革 打好“体系牌”

  赤水市建强制度体系,强化顶层设计建设,健全完善了《河长职责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赤水市河湖问题公众举报投诉制度(试行)》《河长述职制度(试行)》《赤水市河长制保洁(试行)》等制度,编制完成“一河一策”“一河一档”方案,完成河流划界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并结合实际细化、量化、实化各项指标,制定河长制乡镇(街道)和责任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细则,实行季度考核排名。同时发力建强组织体系,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河长制,坚持一河一策,由市委书记、市长担任“双总河长”,每年召开市级总河长会议,安排部署相关工作,明确河长巡河频次、巡河检查内容等,要求县级河长每季度一次,乡级河长每月一次、村级河长每周一次定期巡河。截至目前,全市共设立县级河长22人,乡镇级河长93人,村级河长123人。2021年,县级河长共开展巡河93次,乡级河长共开展巡河1116次,村级河长共开展巡河5904次。还通过建强联动体系,落实川渝滇黔四省生态保护检察协作机制,与古蔺县签订开展接壤地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跨省检察协作意见,实现对河流管理的共享、协调、互动、发展,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与合江县签订《合江县河长制办公室赤水市河长制办公室跨界河流(段)联防联控合作协议》,与习水县、合江县互派河流副河长,对跨界河湖水质监测、污染防治、渔业保护、清四乱等工作建立联动机制。2021年与合江县、习水县共开展了4次联合巡河交流活动,开展打击非法捕捞专项执法行动119次,出动执法人员320余人次;立案查处各类案件累计145起152人,结案140起,罚款累计125952元。

  重拳出击 打好“治理牌”

  抓禁渔治理是首要,赤水市全面实施保护区禁渔令,自2017年1月1日起率先实施10年禁渔行动,大力开展禁渔禁捕执法,对“一人一杆”“渔船打捞”等多种非法捕鱼行为实施严厉打击,通过产业扶持、就业培训、创业指导、社会保障等措施,实现渔民全部转产转业。截至目前,累计依法取缔“三无”船舶48艘、取缔船型养殖网箱18艘2200平方米,138户207名捕捞渔民全部退捕上岸转产转业;2021年立案130起(其中销售禁用渔具3起、查处收购非法渔获物案1起、在禁渔期从事其他危害渔业资源活动和非法捕捞案126起),结案121起(其中,移送公安机关5起)。配合公安机关刑事立案6起10人。其次是抓禁采治理,全面实施保护区禁沙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保护区内非法采沙,禁止任何交通工具运输河沙,禁止任何建设项目工地使用河沙。通过全面自查和清理,废止不符合保护区管理规定的《赤水河(赤水境内)河道疏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依法终止与4家企业的《河道疏浚采沙合同》,5艘采石船和22艘抽沙船全部退出保护区,砂石码头全部停止生产经营。最后是抓禁排治理,强化源头管控和治理,通过实施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业污水处理和经营趸船拆除,实现生产生活污水“零排放”。截至目前,累计在保护区沿河乡镇(街道)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1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121座,湿地污水设施5处,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2017年以来,处理达标排放生产生活污水1000余万吨,COD削减量达4418吨,保护区沿线污水处理率达100%。同时,完成中心城区、乡镇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90%以上,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

  标本兼顾 打好“修复牌”

  修复环境生态是核心,赤水市全面加强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与保护,坚持20年磨一剑,实施退耕还林、“月月造林”行动和“增色添彩”等工程,竹林面积由53.2万亩提升至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上升至82.51%。加强生态流量下放在线监测监管,深入开展小水电集中清理整顿,年度任务完成率达100%。实施赤水河流域环境整治、中小河流域治理、河道疏浚工程等14个项目,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400平方公里。一并修复生物生态,开展珍稀濒危鱼类驯养繁殖,建成育苗生产车间、亲鱼池、孵化池、仔鱼培育池、苗种培育池等人工增殖设施7900平方米,重建修复产卵场3万平方米,每年定期增殖放流珍稀特有鱼类10万尾以上,累计增殖放流鱼苗200余万尾,修复鱼类生境11.58公顷,为赤水市生物肃清了生存发展的空间。截至目前,赤水河赤水段鱼类从原来的108种增加至160种,其中珍稀鱼类达48种,占保护区珍稀特有鱼类的70%,基本接近原生态。开展修复岸线生态,严格按照赤水河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加强赤水河流域涉河项目审批和监管,将建设工程对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和落实生态补偿措施作为项目审批的前置条件,先后组织开展环保执法“风暴”行动、环保“利剑”执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保护区影响专题评价工程17个,征收渔业生态补偿费3000余万元;依法督促复兴货运码头、大同码头等3个工程恢复原有生态环境;立案查处违规涉渔工程8起。(雷江林 雷钟)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2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