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记者从省中医药局获悉:铜仁市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从完善三项机制、实现四个提升上推动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进,夯实工作基础。铜仁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成了宏昕康新中医医院,引进了南京同仁堂来铜开设梵净医馆,打造了集中医药文化、中医门诊、中医药康养、中药产业为一体的中医药科普基地,为全市一体推进中医药发展打牢了基础。成立了铜仁市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解决编制 6 名,各区(县)比照成立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目前,已有松桃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成立了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共解决编制 15 名,其余区(县)正在申请办理中,为全市中医药创新发展夯实了组织基础。
聚焦重点,完善三项机制。落实经费投入,建立了长效投入机制,市级财政每年预算中医药经费 100 万元,重点用于中医特色重点专科建设,并要求区(县)落实配套资金,为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建立督导考核机制,细化督导措施,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纳入中医药联席会议成员单位高质量考核指标和督查督办内容,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实落地。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纳入各区(县)年度高质量考核,有力助推了基层中医药事业的长足发展。完善激励促进机制,铜仁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市级名中医、民间名中医、献方献技人员激励机制,全力加强民族民间医术挖掘和活态传承收集整理。利用“中国医师节”、全市中医药大会等节日或活动,评选表彰“市级名中医”15名,评选市级民间名中医 20名,并向 136名无偿献方献技人员颁发证书。
全力以赴实现四个提升。铜仁市市级中医院龙头带动作用逐步提升。市委、市政府以原碧江区中医医院为基础,提档升级组建为正县级市中医医院,落实事业编制850个,加大对市中医医院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全力建强市级中医龙头医院。
中医药传承发展得到全面提升。铜仁市以创建“国医堂”为抓手,大力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目前,侗仁市建成“国医堂”1个,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 14个,全国基层民族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2个,省级中医名医传承指导老师33人、传承人66人,建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3个,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示范单位4家,省级示范中医馆4家。
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大幅提升。全市共有8家公立中医医院,其中:三级以上中医医院 3 家。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2095人,每千人口达到0.63人,有省级重点专科28个;连续3年投入600余万元建成市级重点专科20个。建有基层中医馆175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覆盖率达 100%,近80% 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 4 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
民族医药文化影响力得到全面提升。成立铜仁市梵净土苗特色医药研究所,完成《土家族医药》编撰。着力推进以梵净医馆为重点的一批民间民族医馆建设,创建了市级中医药传承发展培训基地。同时在铜仁拍摄《了不起的中医》系列纪录片,有效提升了民族民间医药文化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下一步,铜仁市将以“创建省级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抓手,落实全省中医药大会精神,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壮大中医药产业,繁荣民族民间中医药文化,促进全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