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遵义市着力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03-15 18:46:34  来源: 遵义市人民政府网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2012年国发2号文件颁布以来,我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补短强基,各项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征程奠定了良好的民政民生基础。因我市民政工作整体表现优异,被推荐为全国“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重点检测评估20个城市之一。

  心系困难群众,情牵百姓冷暖。十年来,全市民政系统兜底保障工作全面夯实。进一步建立健全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其他专项救助制度,基本构建了“8+1”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形成了一个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功能充分发挥、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合力保障的托底安全网。儿童关爱保护、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高龄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有效落实,特殊困难群众实现了应保尽保;全面建立了城乡统筹、政策衔接、运行规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实现由五保供养向特困人员供养的转变。开展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至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兜底保障水平持续提升,2017年以来全市农村低保最低一档标准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12年以来共发放城乡低保金90余亿元,向16.68万名易地扶贫搬迁贫困移民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2.5亿元,脱贫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共21.52万人。2021年,市民政局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是民政工作的重要内容。十年来,我市养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老年人幸福感逐步提升。全市养老机构(设施)和养老床位数量从2012年的150余个、12000余张提升到了2022年的950余个、34000余张。全市共有养老管理人员3400多人,护理人员4500多人。各类养老机构、养老设施的运营呈现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建民营等多种形式。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康养、旅居养老等中高端养老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我市成为世界银行和法国开发署联合融资贷款贵州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五个试点市(州)之一,并且贷款额度最高(8.73亿元人民币)。建立了全省首个市级养老服务指挥中心平台,“智慧养老”实现重大突破。2020年,我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被评为全国优秀。

  此外,我市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丰硕成果,民政服务水平明显提高。高质量完成第十届、十一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实现了村(居)干部学历、年龄“一升一降”,全市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完善率达100%;创建贵州省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示范村(社区)294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1个、省级示范村(社区)287个,湄潭县“寨管家”、凤冈县“党群直议”、余庆县“微治理”等群众自治载体蓬勃兴起;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经民政部门依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已有2600余家;市本级将社会组织成立登记法定办结时间由60日压缩为5个工作日,2021年成立了全省首家“枢纽性社会组织”——遵义市社会组织总会。

  基本社会服务越做越优,基层社会治理彰显活力。完成遵义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遵义县设立市辖播州区,稳妥推进播州区、正安县、绥阳县撤镇设街道相关工作,完成渝黔线行政区域界线第三轮联合检查、市内第三轮县级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组织编纂并出版《遵义市标准地名词典》《遵义长征地名故事》,填补了我市区划地名管理工具书领域的空白;加强了殡葬基础设施补短板建设,全市已建成投入使用殡仪馆15个、公墓2402个,全市火化率从2012年的55%提升至87%;成为全省婚姻登记“全市通办”两个试点城市之一,全面启动了婚姻登记网上预约服务,婚姻登记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留守未成年人、困境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逐渐完善,2021年,市民政局被表彰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先进单位;残疾人福利进一步拓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这些亮眼的成绩是我市民政系统切实贯彻2012年国发2号文件精神的具体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相信新国发2号文件将助推我市民政事业继续高质量发展,让群众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吕欣)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7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