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陆勇妹:用靛染创造美好生活

2022-03-19 12:22:01  来源: 贵州省妇联

  “哒!哒!哒……”

  刚踏入黎平县肇兴侗寨寨门,耳畔便传来阵阵重物敲击声,步入侗寨一方院子,才看到是几个妇女拿着木槌在平整的石头上有节奏地敲击着手里的布料。

  正好奇,一位身着青色长袍的妇女从侧门进来,热情地打招呼,这院子名为侗品源织染香体验中心,她便是院子的主人——黎平县侗品源旅游商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贵州蓝靛靛染工艺非遗传承人、贵州省技能大师陆勇妹。

  “他们在做亮布,需要反复捶打很久才能出一块好布呢,工序也很复杂,主要用于我们侗族的盛装。”陆勇妹看出了记者的疑惑。

  亮布的生产,先是把纯白的棉布浸入加了蓝草的染缸中,反复数次,晾晒完成之后再捶打,再反复浸染晾晒数次,加上青柿子水进行颜色加深,再用鸡蛋清固色……说到这儿,陆勇妹忍不住笑了一下,然后解释说:“每次做亮布都要吃好久的鸡蛋黄,哈哈哈哈。”

  幽默风趣的对话,大家都忍不住笑了。

  “为保证硬度,每染九次就需要上一次牛皮胶。制作周期比较长,人力物力消耗大,所以亮布十分珍贵。”陆勇妹作为靛染技艺传承人,深谙其中之道。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今年36岁的陆勇妹,从小在肇兴侗寨长大,从6岁开始跟着母亲学纺纱、种蓝草,在爷爷开的靛染坊学习侗布靛染工艺。初中毕业时,她便能熟练掌握侗族纺纱、织布、靛染、锦绣、香包等手工艺。

  这些年,许多人选择外出务工,寨子里会绣东西的人逐渐少了,愿意花时间做亮布的人更少。这让陆勇妹感到:必须要做点什么,流传千年的“老手艺”不能失传!

  2015年,陆勇妹辞去了学校的幼师工作,毅然回到家乡创业,和同村的妇女们开办了传统工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注册成立了黎平县侗品源旅游商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带领大家发展织染产业。

  当时只有7个人的团队,现在公司员工已经有147人,手下的绣娘也有1000多人,在职的部分员工工资达8000元,兼职的绣娘们也能月收入1000元到5000元不等。

  为了让更多人加入侗族文化传承中来,陆勇妹在公司内设立“品牌带产业、企业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的“文创三带”模式,多次开办培训班,覆盖县内各乡镇,每期40人到50人,目前已培训3000余人。

  在教学这事儿上,陆勇妹有自己独特的办法。以七天为单位,第一天先摸底,看学习者的水平和擅长的方面,然后因材施教,真正发挥其所长。课程内容包括刺绣、靛染、蜡染等。

  在侗品源织染香体验中心,墙上就挂着制作流程,展柜上也有作品展示。展厅对面就是靛染制作工坊,里面摆放着几口大缸,墙上同样也有制作流程。“这样的安排不仅方便本地的妇女教学实践,还能让外地游客一目了然,切身感受到蜡染和靛染的具体制作,真正将文化传承落到实处。”

  每隔一段时间,陆勇妹就要去绣娘家走访,了解绣娘家里的情况,看能不能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她的热心与善良让她与当地姐妹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刚开始的时候可没这么容易,大家都担心产品没人要,绣品也好,亮布也好,做起来费时费力,就怕滞销,我就先给他们订金。像亮布,我就是先把白棉布给他们送去,先付一部分钱,后面做好了我去收,根据成品的质量付尾款,基本上会全部收回来,十里八乡的绣娘,做亮布都是一把好手,这个都是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技艺,没有不会做的,根本不用担心质量。绣品的话,有些还在学习,利用走访的时间还能指点一下,有些老绣娘绣得比我好多了,会和她们常在一块聊聊,大家共同进步。”陆勇妹说。

  下午时分,陆勇妹带我们走到一个绣娘家里,这位老绣娘把陆勇妹请进屋,大家熟练地用侗话拉起了家常。谈话间,绣娘去里屋搬出一筐制作完成的亮布。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有12捆,每一米按75元到120元不等计算,这一筐绣娘可以收入一万多元。

  刚开始相信陆勇妹的部分绣娘,现在都赚到了钱,再经过他们的宣传,知道陆勇妹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纷纷自愿报名参加培训,加入到侗绣和靛染的传承中。

  很多人之前以务农为主,现在整个侗寨的绣娘们,除了忙家里的事情,在闲暇之余,都参与到陆勇妹发起的活动之中。学成的人有根据情况开店的,有在陆勇妹店里帮忙的,也有自动找她推荐自己绣品的,氛围很浓,陆勇妹忙得不亦乐乎。

  “10月底或者11月初会开一个比较大的培训班,内容比较全面,目前报名的有90人左右。”陆勇妹说,她的团队现在正和深圳的设计师磨合,打算结合时代潮流研发一些新品。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化传承中来,同时在传承民族技艺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482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