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是幸福之基、和谐之本。
《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为七个主要任务之一,明确要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贵州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2021年,贵州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如期实现同步全面小康,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巩固,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教育、医疗等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据省统计局测评数据,2021年全省人民群众安全感达99.44%,对政法机关的满意度达98.53%,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千方百计稳就业促就业
“在家门口上班非常幸福,随着厂里生产设备的升级,劳动强度降低,每个月工资还有5000多元呢!”50岁的刘远付目前在位于都匀市的贵州怡森家具实业有限公司从事木材加工工作。
“我从事家具设计多年,希望尽自己所能,利用短视频和新媒体,把我们本地生产的家具推广给更多人。”罗光金是都匀本地人,大学毕业后进入贵州怡森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如今已成为一名金牌设计师。
在贵州怡森家具实业有限公司,像刘远付、罗光金这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本地人还有很多。作为一家都匀本土的家具制造、销售企业,该公司提供了70多个长期就业岗位。
就业与民生紧密关联。贵州坚持就业优先,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不断丰富和完善就业政策,持续筑牢“稳”的基础、守住“保”的底线,促进重点人群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4.75万人,比上年增加3.11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达到14.47万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全省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人数6.1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88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0余万人次。全省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10.4%。
民生“大礼包”丰厚又扎实
“以前小区附近没有公立幼儿园,小孩上学要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现在孩子就近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我们也节省不少时间。”谢明富家住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生态丽景新区,2021年9月金海湖新区第三幼儿园建成开园后,给他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贵州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
2021年,贵州织就了更密更牢的民生保障网,民生福祉温暖人心——
继续重视教育事业。全省新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00所,新增公办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位4.4万个、6.2万个,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4元提高到5元,完成扩容建设普通高中学校60所。
提升卫生健康水平。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纳入国家规划,规划布局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新增二级以上妇幼保健院35家,全面完成40家县级医疗机构提质扩能。
改善城镇居住环境。全省实施棚户区改造达43万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7.04万户,平均每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04万吨。
水利设施加速建设。完成全口径水利投资273亿元,开工建设观音水库等25座水库,加速推进446个在建骨干水源工程,加速推进95座病险水库治理、16个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69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全省新增供水量6亿立方米、总量达132亿立方米。
注重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以“关键小事”为切入点,贵州一个个民生“大礼包”丰厚又扎实。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3月23日,贵阳市发布“关于《贵阳市停车场管理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鼓励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为停车场管理提出宝贵意见。
“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了,有车一族越来越多。贵阳这几年新增了许多停车位,现在又请市民提意见,这种方式特别好。”市民龚超权说。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2021年,贵州改造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5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150座;建成150个乡镇标准化应急救援站、2000个行政村应急广播系统;累计开工建设公共停车位45790个,已建成40562个;创建易地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100个,改造提升旅游景区示范厕所100个;建成省地质博物馆并免费向公众开放;改造完成129个标准化养老院项目,采购到位床位数14439张……
一张张“民生清单”,正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贵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22年,贵州将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着力落实落细稳就业措施、持续提升教育水平、持续提升卫生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繁荣发展文化事业,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记者 韦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