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是抓好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活跃文化生活的主要平台,是振奋人民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筑牢文化自信的关键载体。为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望,2020年杨武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以“弘扬传统文化、打造书画之乡”为主题,建立“润墨杨武”志愿服务项目,积极探索出志愿服务“1+N”模式,精准对接人民需求,不断完善文化服务功能,逐步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润墨杨武”+红色文化。1935年4月,红三军团一部及红五军团长征经过杨武,在杨武乡留下了红军桥、红军坟、孙家大院等的红色遗迹,也给杨武群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讲好红色故事,赓续长征精神,杨武乡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建设红色文化馆3个,展馆长期免费开放,并成立红色文化讲解志愿服务队1个,共5人。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讲解场次1000余场,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经过讲解,游客对杨武红色历史、红色遗迹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宣传了杨武红色文化。特别是2021年,杨武乡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组织全乡党员开展了“追寻红色记忆·赓续长征精神”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让全乡党员思想上进一步得到洗礼,促进党员充分发挥“关键少数”的作用,带领全乡群众在新时代创造新作为。
“润墨杨武”+普里文化。“普里”一词起源于三国时期,早在那个时候杨武乡就与“普里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济火带兵讨伐普里阁僚人开始,普里文化就注定要在杨武乡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为进一步挖掘普里文化,杨武以普里文化为核心,成立了普里文学社,建有普里文化馆1个。杨武乡成立普里部文学社的初心,以探索、研究普里文化为主线,通过收集普里文化资料、宣传普里文化历史价值等方式,不断挖掘普里文化。文学社还邀请省、市、区相关专家作为常驻嘉宾,为文学社的后期发展注入了源泉。目前,普里文学社以安榨古城为线索,邀请文学社、文联等专业老师对普里文化进行了考察、梳理。普里文化的是杨武特色文化之一,对普里文化的梳理、收集,是对杨武历史追寻的重要途径。
“润墨杨武”+乡土文化。杨武是一个有千年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有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为全面掌握全乡本土文化,杨武乡实践所以“润墨杨武”项目为抓手,开展乡土文化普查专题志愿活动。此次专题活动20名志愿者参加,他们走遍杨武的每一寸土地,收集了杨武古树、古桥、古碑、传统民俗、神话传说等本土文化300余个。在他们收集的基础上,杨武乡聘请专业团队,以前期普查为基础,对全本土文化进一步进行走访、调研。通过这次专题普查,发现了杨武新的文化印记,例如“梅家坟”背后的“百年守墓人”,顺河村的土司坟、猛邦村的柿子王等等。这对杨武文化的发展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杨武乡将把普查结果进行编辑汇总,让杨武文化以书本的活下来,让杨武历史有迹可循。除此之外,杨武乡以乡土文化为核心,建立了乡愁馆1个,为辖区中小学生了解家乡文化提供了平台,也是宣传杨武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润墨杨武”+传统文化。为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望,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杨武乡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建立书画协会1个,书画协会现有会员20余人。为充分发挥书画协会作用,宣传和弘扬好传统文化,杨武乡积极组织书画协会开展办书画兴趣培训班,主要是通过组织协会书画爱好者利用课余时间免费给辖区孩子开办书法兴趣班和绘画兴趣班,兴趣班每周共4节课。截止目前共开办班次10余个,参加的学生共300余人次。通过兴趣班的开办,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给辖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也成为了实现教育振兴的有效抓手。同时,在传统节日期间,杨武乡还组织协会人员对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进行宣传。例如春节期间,组织协会成员开展送春联活动,书法爱好者通过传统的写对联方式,书写一幅幅有“年味”的对联送给群众。送春联活动的开展,年味浓了,群众笑了,文化也活了,真正把新春的祝福通过送春联的传统形式送到群众的心坎里。为不断提升文化传承的能力和水平,杨武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利用各方资源聘请书画知名人士到杨武乡开展教学讲座、作品讲评、绘画写生等活动10余场次。通过文化交流的方式,挖掘和丰富了本地传统文化,也给文化的传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润墨杨武”志愿服务项目含盖10余个子项目,“润墨杨武”志愿服务项目的建立,给杨武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以文化为载体,打通了乡村文化的“最后一公里”。该项目成立以来,成为杨武抓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杨武实现文化兴乡打下扎实基础。杨武乡将该项目作为重点项目进行培育,力求通过项目的培育,丰富文化业态,满足群众对文化的渴望,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好准备。(肖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