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万山:拓展就业创业渠道 完善易地搬迁后续扶持

2022-04-07 11:04:06  来源: 万山区融媒体中心

  连日来,万山区丹都街道旺家社区易地搬迁安置区后续扶持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该项目围绕安置区配套设施建设需求,建设为有地下停车场、农贸市场、金融和社区服务设施、便民服务设施、老年服务中心等多功能配套服务设施。

  “作为政策性银行,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基础服务设施加大扶持力度,让搬迁群众从‘搬得出’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转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铜仁市分行行长王永松表示,银行在深入了解旺家花园安置点生产生活情况和需求后,积极帮助地方谋划设计项目,快速申报并获批该项目贷款1.67亿元,并于3月向铜仁市万山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发放200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项目贷款。

  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新增经营摊位350个、农村合作社农产品批发铺位92个,解决就业岗位800余个,预计可为搬迁户实现年均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项目拟将60个农产品批发铺位免费提供给全区92家农村合作社,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捷渠道,带动农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益,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双丰收。

  万山区作为铜仁市中心城区,是贵州省承接跨区域搬迁人口较多的区。自2016年以来,万山区先后建设了旺家花园等9个安置点,累计安置搬迁群众5.01万人,其中跨区域搬迁3.94万人。其中,旺家社区是易地搬迁小区中居民人数最多的一个,共安置来自铜仁石阡、印江、思南三个县的群众4232户18379人

  新市民搬迁进城,解决就业是“头号工程”!

  为此,小区规划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易地搬迁微工厂产业园,并引进了包括制衣厂、刺绣工坊、信息科技公司等简单易学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入驻。

  在微工厂产业园的阿里巴巴人工智能产业扶贫孵化空间,工作人员正移动着鼠标、点击着键盘,细心地对图片进行数据标注工作。

  “听起来是高科技,操作起来也不难,在这里工作离家5分钟,每月工资4000多元。”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石一庆的工作也没受影响,“只要不停电、不停网,有台电脑就能开工,我想一直踏踏实实地干下去”。

  与石一庆一样选择从事数据标注师的,公司有三分之二的员工均来自旺家社区,平均年龄均在26岁。

  “公司订单越来越多,正筹备继续扩大规模,员工人数要从目前80人扩增到200人。”铜仁旺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经理白松告诉记者,学员稳岗三个月以上,就可以达到四千元左右工资,这样的收入在铜仁市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楼上安居,楼下就业”是对新市民“最好的保障”。目前,扶贫微工厂产业园共吸引了80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

  41岁的任廷屏曾常年在广东中山的制衣厂打工。三年前,她从老家印江县搬迁到了旺家社区,今年初,在社区就业协管员的推荐下她选择了在家门口的制衣厂里找到了新的工作。

  “与我相同年纪的搬迁群众大多选择就近务工,来到微工厂,不仅可以为子女提供放学后的一餐晚饭,主要的是离家近能随时照顾家庭。”任廷屏满意地说道,如此温馨就业环境,在外面是享受不到的。

  在万山旺家社区,为更进一步促进社区居民就业,当地通过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实施农村劳动力全员培训,加强劳务扶贫协作,促进转移就业。同时,还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积极引进省外优质的人力资源企业创办分公司、办事处、工作站,并壮大培育本地劳务服务机构,精准人岗匹配,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为全区群众提供求职就业平台。

  社区在为青年人和中年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的同时,中老年人群体就业仍有较大缺口。因此,旺家社区后续扶持建设项目的建成将为更多中老年人等弱劳力提供创业和就业机会。

  “希望小区的农贸市场早点修好,就可以长期租一个摊位定点卖菜了,就不会日晒雨淋,东奔西跑了。”对于此次项目的修建,社区居民白贤凤和众多搬迁社区的小商贩充满了期待。

  围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万山区还创新探索“代理家长”“代理老师”“代理儿女”的三个代理志愿服务品牌,切实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此外,依托区、乡、村三级劳务合作社,发挥村级“就业经纪人”、安置点楼栋长作用,建立未就业富余劳动力台账,推荐就业岗位、搭建就业平台。

  “为进一步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全区通过引进企业,鼓励创业以及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就业模式从以前的外出务工为主,转变为就近就业为主进行探索,不仅解决群众就近就业增收的问题,也解决了群众照顾家庭的问题,同时,市民幸福感得到提升。”万山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康宁表示。(陶国华)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35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