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贵州大学青年学者方中明:粮食安全研究需更多人才

2022-04-13 09:34:53  来源: 贵州日报

  4月12日,记者走进贵州大学农学院植物激素与营养分子调控实验室,教授方中明和他的学生正忙碌地做着实验,“贵州丰富的地方特色稻种质资源,让我找到了事业发展的支点。”炎热的夏季里,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方中明总喜欢去水稻田,在那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方中明说,贵州不仅拥有与自身科研方向相适应的自然气候条件,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更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9年8月,方中明选择从湖北来到贵州,埋头钻研“米袋子”。在这里,他拥有了梦寐以求的独立实验室——植物激素与营养分子调控实验室。整个实验室斥资200余万元,方中明对里面的每一台实验仪器都如数家珍:“这是PCR仪,用作水稻基因的克隆和分子鉴定实验。这是超高压破碎仪,用作细胞破碎和蛋白纯化。这是进口体式镜,用作水稻组织和细胞的观察。”

  今年38岁的方中明,去年已进入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第二轮答辩,是贵州大学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山地植物资源保护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千人创新创业人才”、贵州省高等学校科技拔尖人才、贵州省“最美劳动者”获得者。近五年来,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基金、贵州省基金重点项目等10余项。

  2011年,方中明从中国科学院硕博连读毕业后,先后在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长期从事水稻产量与品质协调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研究。

  来到贵州后,方中明带领团队收集和评价贵州地方特色稻种质资源70余种,已在产量性状上遗传改良贵州特色稻5种,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已授权3项),获贵州省青年科技奖、贵州省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三等奖等奖项,与两家农业科技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为守护贵州粮食安全注入科技智慧。

  收集贵州地方特色稻如香禾糯、黑糯米和红米等种质资源;解析特色稻产量与品质协同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对优质特色稻在产量提高上进行遗传改良;对已产量提高的优异水稻材料进行鉴定和评价……眼下,按照方中明制定的“四步走”计划,他打算用3至5年时间,创制产量提高的水稻新种质,培育高产的优质特色稻新品种,将科研成果转化到田间地头,切实提升农民收入。

  新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具有贵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一重大政策机遇,给方中明在贵州走好自己的科研道路带来强大信心。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方中明说,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人才是农业现代化的动力,“要用发展的眼光、前进的眼光,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优化调整贵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鼓励更多科研人才‘回归’粮食安全领域研究。”

  “人才强,则贵州强。”方中明建议,下一步贵州应根据农业科技人才发展的规律,以更加积极有温度的政策招揽人才,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接纳人才,以更加主动且高效的作风服务人才,让人才来贵州闯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新事业。

  “禾下乘凉”是所有水稻研究者的共同心愿。今年暑假,投资上千万元的贵州大学水稻产业技术研究院即将建成投用。作为平台学术带头人的方中明,还将有更为广阔的科研舞台。(记者 赖盈盈)

[责任编辑: 吴雨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54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