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多点发力抓产业 综合施策促增收

2022-04-15 11:24:39  来源: 毕节日报

村民在七星关区龙场营镇者把村对种植的小麦进行管护(无人机照片)

  “一两石头四两油,没有石头吃苦头。”这是流传在七星关区龙场营镇群众中的一句口头禅,大意是当地土质虽为“火石地”,但确实有些肥沃,适宜庄稼和经果林生长。

  龙场营镇海拔最低处仅500米,最高处1400米左右,全年无霜期较长。“全镇范围内虽然没有一块像样连片10亩以上的坝子地,针对土地破碎的实际,在高海拔石旮旯区域发展经果林,其他区域则引导群众合理轮作套种农作物,打出产业发展组合拳,让群众尽可能有钱可赚、有粮可收。”该镇党委书记朱勇、镇长陈伟如是说。

  示范管“李”鼓足“钱包子”

  “三分种,七分管。”曾经,该镇依托相关政策扶持,从2014年以来,相继栽种脆红李1.47万亩。由于劳动力缺乏和技术管理粗放等原因,导致不少果树迟迟不见效益,于是镇党委政府决定从选点示范入手,着力在规范管理、规模化发展上做文章。

  4月13日,笔者在该镇元岩村脆红李示范基地看到,虽然都是山地丘陵,但山上却是漫山遍野一片翠绿。一棵棵经过压枝修剪后的脆红李呈扇形状,绿叶间夹杂着数量可观的细果。“这2400亩脆红李,可是我们村民的摇钱树。”元岩村党支部书记王仕益说,按每亩50棵,每棵产果30公斤,亩产1500公斤,按保守价每公斤4元计算,亩产值至少6000元。

  说起发展脆红李,元岩村离任村干王志甫显得有些兴奋。据介绍,当地曾栽种姜安李,后来因品种老化收益不好,但表明土质气候适宜李子生长。2014年,时任村委会主任的他,组织20余名党员和群众代表到毗邻四川古蔺县学习取经,并把带回的脆红李送亲朋好友品尝。此举有效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当年就争取政府苗木补助栽种脆红李1700亩,发展至今已达2400亩。目前他个人仍管护20余亩。

  “只栽不管等于白栽。”元岩村湾子组村民李永辉道出心里话,作为全村第一批参与发展脆红李的“老经验”,他曾经多次骑上摩托车到毗邻基地“偷师学艺”栽培管理技术,是尝到甜头的种植大户。“现在管理有30多亩,前年收益好,除去成本净赚七八万元。”李永辉说,去年客户上门采摘都是每斤5块钱。

  对于核心示范带缺乏劳动力的农户,该镇采取“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公司+种植大户+农户”方式,2021年,引进贵州雨天雪脆红李有限公司投资合作,负责投资经营管护533亩,每年每亩按250元到300元的标准支付涉及群众的流转费,还可常态解决当地10余个已脱贫群众的就近就业问题。

村民在七星关区龙场营镇者把村对种植的小麦进行管护。

  “通过以元岩村脆红李规范化规模化示范基地引领,逐步辐射带动其他村在引导农民加强脆红李管理上下功夫,尽可能引导农民把分文不值的‘生疙瘩’变成增收赚钱的‘金疙瘩’,从而达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目的。”陈伟说。

  套种接茬充盈“粮袋子”

  时下,进入该镇者把村,放眼望去,绿油油的小麦长势格外喜人。

  全村14个村民组栽种小麦4000余亩。提起者把村种植的麦子和擀出的面条,村民都说麦香味浓得很,在附近具有一定知名度。“这里生产的麦子每斤要卖3元至3.5元,面条每斤要卖七八块,当地群众种小麦的积极性比较高。前不久,镇里邀请农技专家现场培训病虫害防治技术,今年小麦长势不错,预计亩产四五百斤。”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再新说。

  进入扬花灌浆期的小麦地里,者把村六组村民赵祥文正在麦子行间为套种的玉米补足“缺窝断行”。他乐呵呵告诉笔者,小麦地套种苞谷芸豆,等麦子收成后还可补种晚大豆,相当于这季小麦是多赚得吃的。“这里气候好,只要人不闲,全年地不空。一亩小麦要收几百斤,苞谷按去年光景要收千把斤,加上豆子杂粮,收益还是可以的。”

  五年前曾外出昆明务工的者把村六组村民班忠芬,为了照顾家中80多岁的老人和3个孙子上学。返乡务农后,去年小麦收成三四千斤,收苞谷七八千斤,除了吃和卖,现在还喂了4头各300多斤的大肥猪,等到市场行情看好就准备出售。“今年的天气不错,加上技术员指导病虫害防治到位,预计收成应该比去年要好。”班忠芬说,过几天还准备再买几头小猪喂养,保证来年又有大肥猪出售。

  据了解,在者把村辐射带动下,目前全镇栽种6500亩小麦已丰收在望,1000亩油菜即将收获。在确保夏粮增产的同时,采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小麦套种玉米豆类、洋芋套种玉米,以及脆红李等果树下套种玉米、洋芋、大豆等方式,截至目前,已完成玉米播种1.14万亩、大豆7500亩,栽种洋芋1.19万亩,800亩水稻田已整理完备。

  综合施策打牢“硬底子”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要发展,基础设施需先行。

  “近年来,龙场营镇党委政府发扬跑上去争项目、沉下去抓落实的苦干实干精神,共争取项目资金1600余万元,完善机耕道和灌溉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镇党委书记朱勇说。

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元岩村村民李永辉对脆红李树进行打芽。

  其中2018年开始实施的500万元水利灌溉项目,目前已通过市水务部门的评估验收,可覆盖元岩村脆红李基地核心示范区域。去年,争取项目资金350万元,在元岩脆红李基地修建水泥硬化机耕道6.8公里、采摘便道1300米。“基地基础设施完善了,给我们管理带来很大便利,在指导群众发展产业的同时,我自己把五六户外出无劳动力的农户果园都流转过来进行管理,加上自己栽种的共40余亩。”元岩村负责抓产业的党支部副书记王义说。

  在有序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实施的同时,该镇还利用昔日散户酿造的龙场营白酒在周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势,为粮食加工谋出路,为群众增收创品牌。为了规范统一龙场营白酒的品质和质量,2021年,引进个人投资800万元,注册成立贵州绿渡酒业有限公司,申请原产地商标“绿小度”,拟将全镇近40家初具规模的小作坊集中起来管理,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品牌,让龙场营白酒从“小家碧玉”变为“大家闺秀”。

  该镇党委书记朱勇、镇长陈伟表示,今后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中,继续围绕巩固1个新兴产业(即脆红李)、提质3个传统产业(即小麦、高粱、油菜)、重塑1个品牌产业(即龙场营白酒产业)的思路,全面盘活土地资源,多管齐下抓发展,帮助群众丰富“果盘子”、充盈“钱包子”、鼓足“米袋子”。(刘瑾 陈曦)

七星关区龙场营镇者把村的村民在去管护小麦的路上。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6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