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都匀:斗篷山片片“金叶子”铺就群众致富路

2022-04-19 15:51:21  来源: 都匀市融媒体中心

  听闻斗篷有好茶,为都匀毛尖清塘原茶,循着都匀市绿茵湖街道斗篷山一路前行,可见依山傍水而建、聚族而居的清塘寨竹木环绕,古树参天,一片古朴宁静的景象映入眼帘。

  “过去我们清塘寨经济条件落后,粮食收成不好,家里接到‘上粮通知书’,交不起国家下达的‘公余粮’时,我们把茶叶交到平寨供销社,换取茶票后,到粮管所结账,来抵‘公余粮’,茶叶在我们的记忆中,像粮食一样宝贵。”63岁的斗篷山村老支书文金玉看着手里采摘下的这一茬嫩芽,脸上透着欣喜的笑容。

茶苗成活,长出新芽

  万物竞发的春天,斗篷山上的3000亩茶树汲取着春光的养分,吐露出翠嫩的新芽。采茶能手罗开选弓着腰,在沁人的茶香间,指尖熟练地在垄垄茶树中翻飞,每年的这个时候,是茶农最忙的季节,因为他们要抢抓时令,采摘春茶。

  在清明前后,由于气温普遍较低,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叶较少,古时由于“明前茶”的珍贵,就有“每岁以清明日贡到,先荐宗庙,然后分赐近臣”的说法,这直观传达了“春茶贵如金”的特点。

  绿茵湖街道斗篷山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近90%,主峰海拔1961米,为全州最高点。而位于斗篷山景区门口的清塘寨,全年“寡日照、多云雾”的天气和高海拔的地理环境,为清塘原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贵州经济》一书载:“民国时期,都匀著名茶区是清塘、黄河、团山、碗厂、龙骨力等处。”享有历史美誉的清塘原茶,是都匀毛尖三大原生茶种之一,寨子内随处可见野生清塘茶树,茶树龄4年到500年不等,最高达8米。由于茶树没有种子,全靠插枝培养,且成活率低,所以产量极其有限,便有“片茶片金”之称。

茶苗育苗基地

  “我们在清明前后采摘的一叶或二叶未舒展的嫩叶,长度不超过2厘米,一经杀青、揉捻、焙干而成的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冲饮后茶汤翠绿,醇厚甘甜。市面上的茶叶不论品质,一般冲泡5次便没有茶色茶味,清塘原茶可以连续冲泡10次依然茶味浓厚,茶叶冲泡好后,哪怕三伏天,放上3天茶味也不会腐臭,静置于茶器中,不论时间多长,表面都不会形成油状薄膜,茶具也不会积淀茶垢,所以我们又叫它‘无垢茶’。每年的三、四月份都供不应求,贵阳及其他地方外地客商早早就过来守着,抢购茶叶,这段时间每天都忙着采茶、收茶、制茶。虽然忙!但是心里高兴。”斗篷山沅江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罗全儒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绿茵湖街道高度重视辖区内特殊的资源禀赋条件,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利用中央及上级财政支持,吸引社会资金,扶持与壮大清塘原生茶的发展。同时通过“校街”合作模式,逐步实现与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在斗篷山村共建清塘原茶苗圃基地,培育清塘原茶茶苗,对茶叶提质增效,建立标准化厂房,硬化产业路等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提高“都匀毛尖茶”原生茶种清塘茶产业发展能力,增加4个出列贫困村茶农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的多方利益联结机制,用片片金叶,铺就人民群众致富路,以地生财助推乡村振兴。从2021年12月至今,历时近五个月,共建苗圃基地5亩,插枝培育100万株茶苗。

茶青晾晒中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清塘寨世居的布依族人民,家里来了客人,不论认识与不认识,必先请坐,再装烟倒茶,除夕、清明、端午、霜降、小年等一年四季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里,几乎都飘着茶香。新人结婚的时候,男方家会用茶与甜酒酿、辣姜等煮水与女方共饮,寓意“粗茶淡饭,携手共度酸甜苦辣”。茶不仅是清塘布依族人的日常生活所需品,如今在发展中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茶农罗开选感慨地说:“天气好的时候我一天能采2斤多茶青收给合作社,采摘一季下来能增收1万多元。回想起四十多年前用茶代粮,换取茶票的困难日子,到现在用片片茶芽,换成张张人民币,砌成栋栋砖房的样子,生活真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有盼头了。每每看着茶山青绿,寨子整洁的场景,听到外地茶商提到都匀毛尖清塘原茶时,心里充满了幸福和欣喜。”(杨爽 蔡凤)

  

[责任编辑: 邓娴]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73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