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遵义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

2022-04-23 16:58:20  来源: 遵义日报

青山如黛 绿水如屏

——遵义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绿色发展走笔

  湄潭茶园碧绿连绵,桐梓花海姹紫嫣红,湘江河面碧波微漾,赤水河晴空湛蓝……行走在黔北大地,处处美景醉人。

  这是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的遵义。黑叶猴频繁在道真自治县大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出现,鸳鸯家族在凤冈县绥阳镇黄泥塘安家落户,桐梓县风水镇坪子村黄葛树上百余只苍鹭追逐嬉戏……各地珍稀动物保护喜讯频传,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山越来越青,水越来越碧,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2%。

  这是我们的家园。是遵义人的家园,也是这块热土上一切生物的家园。每逢节假日,人们走进乡村,在绿水青山间尽情享受自然之美。凤冈县琊川镇朝阳村胡光明祖孙三代守护鹭鸟家园的温暖故事,成为我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又一个生动范例。

  “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遵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应有之义、应担之责、应做之事。我们要用心用情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呵护来之不易的良好生态环境。”市委书记魏树旺说。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些年来,遵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努力建设美丽幸福遵义。

  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赤水市鲢鱼溪码头,碧波荡漾,两岸青山点缀着白墙黛瓦的房屋,犹如山水画卷。

  曾经靠打鱼为生的周文贵,如今在政府“保护生态”的号召下,退捕上岸,开始了石斛种植。

  为保护赤水河鱼类资源,贵州率先启动赤水河贵州段10年禁渔工作,帮助渔民转产转业。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为保护赤水河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2016年底,原农业部发布《关于赤水河流域全面禁渔的通告》,明确从2017年1月1日零时起至2026年12月31日24时止,在赤水河流域实施全面禁渔,禁止一切捕捞行为——这是长江流域首条实施全面“十年禁渔”的一级支流。

  围绕国家政策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我市立足实际,聚焦赤水河大保护,强化联合协作,与毕节市、四川省泸州市、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了《关于建立赤水河全流域环境资源审判跨省域司法协作机制的意见》,探索建立协作机制,强化跨界水域执法监管,有序推进赤水河流域(遵义段)禁捕退捕工作,共护赤水河生态安全,一场又一场的生态保卫战在赤水河流域打响。

  政策持续接力,让渔民“洗脚上岸”,鱼群逐渐回归,赤水河焕发生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2020年编制的《赤水河禁渔监测、保护评估及规划制定中期总结报告》显示,流域内全面禁渔以来,鱼类资源明显恢复,多样性水平逐步提升。

  “鳗鲡、细鳞鲴、异鳔鳅鮀和鲈鲤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鱼类重现河中,赤水河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刘飞说。

  赤水河生态的保护是遵义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一个缩影。在乌江流域、綦江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水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综合治理工作中,“四级”河湖监管体系持续发力,全市4366名河长、398名河道警长、2518名巡河保洁员、1468名社会志愿者,正守护在各条河湖……

  提升“含绿量” 增强“含金量”

  平均海拔1300米的娄山关森林公园深处,绿浪涌动,苍翠欲滴。这片位于汇川区板桥镇北部大娄山山脉中段,近2万亩的森林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黔北大地上。

  绵延的森林里,1.8万亩集中连片的林下天麻种植示范区,成了板桥镇柏杨村551户2538名村民的致富产业,年产值达500余万元。

  提升“含绿量”,增强“含金量”。聚焦林业资源培育、管护、利用,我市着力在增绿、护绿、用绿上下足功夫。

  始终科学增绿。坚持以“植树造林·增绿添彩”行动计划,落实好现有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重点项目;发挥好全市18个国有林场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好国家储备林、低质低效林改造、森林抚育、退化林修复等项目,不断在具体的项目争取和落地实施中提升资源质量,厚植绿色生态屏障。

  始终精心护绿。积极构建高效、稳定、专业的森林资源管护基层队伍;运用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管护;持续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充分利用好“绿盾行动”等执法利剑,以“零容忍”态度打击各类损害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

  始终精深用绿。在加强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加强以竹、花椒和林下种植、养殖为主的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围绕林产品精深加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和品牌建设等方面做好绿色食品工业(林产品)板块建设,不断推动林下经济发展。

  青山更绿了,金山银山的“成色”更足了。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全国和省级“两山论”实践创新基地各1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7个、国家和省级森林康养基地13个。2021年,全市林业综合产值突破580亿元。

  新的征程上,我市将接续奋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持之以恒念好生态“山字经”,实施好大生态战略行动,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全力打造全国“两山论”实践样板市,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金枭枭)

[责任编辑: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85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