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正文

转型升级蓄势腾飞——六盘水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2-04-24 16:54:5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4月24日电 题:转型升级蓄势腾飞——六盘水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因煤而建,因工而兴,因“三线”建设而荣耀的六盘水,是贵州工业发轫地之一。然而,与许多资源型城市一样,在享受资源红利、加快产业发展的同时,六盘水也面临一业独大、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破坏、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困局当前,不破不立。用高质量发展解决“成长的烦恼”,勇做爬坡过坎的探路者,是六盘水的坚定选择。

六盘水市中心大景。

  提升含金量——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

  走进发耳煤业安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只见操作人员一键按下,百米井下智能化生产的场景尽收眼底,同时矿井通风、压风、排水、运输、供配电等7个子系统运行数据信息,直观形象实时呈现在屏幕上。该矿自2018年建成西南地区第一个31004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以来,建成了4个(次)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实现安全高效绿色开发利用。

  在首钢水城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钢轧事业部二棒线生产线上,4台自动焊牌机器人“专注”地工作着。每次焊标牌只要35秒,自动焊接成功率达99%,填补贵州省钢铁行业利用机器人为企业服务的空白。

  “立足煤、做强煤、不唯煤”。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上,六盘水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集约化改造,引领煤电钢材等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现已实现正常生产煤矿“两化”改造全覆盖,山脚树煤矿、发耳煤矿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在贵州率先实现煤矿井下5G通信应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任务,首钢水钢集团连续5年盈利,盘江煤电集团连续两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

水城铝产业集群。

  主攻含新量——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在铝及铝加工产业园,巨型储罐里的铝液缓缓注入高炉,冷却后先被加工成铝合金棒、铝线杆、铝板材等初级铝产品,再经下游企业进一步精深加工为汽车配件、电子元件、铝合金门窗等高附加值的终极产品……

  如今,水城经济开发区陆续引进了铝棒、铝板材、铝线杆及下游产业,电解铝第一轮100%就地转化,第二轮、第三轮就地转化率正不断提高,建筑型材和铝制智能家居“三链两集群”基本形成。

  经济转型升级,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六盘水依托资源和产业基础,坚持循环绿色发展的原则,布局一批批高尖精新项目,推动纺织、新材料、新能源、旅游装备、农产品加工、物联网和现代物流等七大新兴产业板块全链条发展。其中利用煤焦化工业副产品焦炉煤气,在全省率先实现第一座制氢工厂建成投产、第一座加氢站投入运营、第一辆运氢管束车投入使用、第一辆氢能公交车投放运营“四个第一”;通过延长产业链,水城经开区形成省内链条最完整的铝及铝加工产业集群,已聚集40家企业45个项目,去年产值达到94亿元;总产能30万吨的磷酸铁锂项目,第一条生产线今年上半年可建成投产。

  通过努力,2020年,六盘水在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并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2021年,六盘水“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对‘增量’进行循环化构建,全面推进煤炭、电力、钢铁等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经验做法获全国推广并得到通报表扬。

水城河畔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厚植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颜值

  “走进六盘水,映入眼帘的是绿树繁花遍地秀色、满山葱绿青翠欲滴,最重要的是空气清新、滋润,真是一个旅游的好地方。”这几天,前来六盘水旅游的谭力一家在朋友圈为六盘水点赞。

  以生态文明统筹城乡发展,做好去产能加减法,坚定不移淘汰低效供给、低端产能,全力培育绿色高端产业;推广绿色包装、绿色物流,倡导绿色出行,建立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三生”融合,全市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环境治理型“四型”产业的绿色经济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协同打好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攻坚战,逐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打造“城在山中、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宜居宜业山地城市,森林覆盖率已达62%;以“两园一田”建设为引领,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凉都三宝”为主导的特色农业近400万亩,形成全国最大的刺梨基地、全省最大的猕猴桃基地......

  十年来,六盘水依托“中国凉都”品牌,突出夏季避暑和冬季滑雪两大特色,促进文旅、农旅、体旅、工旅融合发展。全市培育13个4A级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9家,建成了玉舍雪山滑雪场、梅花山国际滑雪场、乌蒙滑雪场,不断擦亮“中国凉都”和“南国冰雪城”两张名片。

  回望来路,六盘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持走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促进群众持续增收两手抓、两促进的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如今,“江南煤都”“中国凉都”和“生态绿都”“三都赋”正在凉都大地唱响。(李曼 王超

[责任编辑: 邓娴 栾小琳]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