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贵州岑巩:“四渠道”织密残疾人就业保障网

2022-04-25 17:26:37  来源: 岑巩县融媒体中心

  近年来,贵州省岑巩县聚焦残疾人就业薄弱环节,因地制宜用好用活各类资源政策,创新方式方法,通过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开发岗位兜底、建设帮扶车间、加大创业扶持等措施积极做好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全面补齐残疾人就业短板,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就业保障。2018年来,累计帮助3000余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创业。

  因地制宜技能培训

  袁治敏是岑巩县羊桥乡杨柳村村民,2014年因脑干出血,引起左半身瘫痪,连正常行走都成了奢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意志消沉,颓废。在岑巩县人社局、县残联的帮助下,他前往遵义市参加了蜂蜜养殖培训,开始了养蜂之旅。

  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坚持不懈,他的养蜂产业越来越大,在2020年,袁治敏带着几个养蜂人成立了岑巩县土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年产值达到20多万元。

  “养蜂是一项操作性强、劳动强度不高且见效快的产业项目,非常适合我们残疾人。”袁治敏说。

袁治敏夫妇在蜂场采蜜。(唐鹏 摄)

  针对残疾人群体劳动能力偏弱的实际情况,岑巩县人社局加强与县残联、县农业、县林业等部门沟通对接,组织工作队伍深入各乡镇摸底排查,就残疾人群体目前主要从事的行业与就业需求进行调查研究,选取适合残疾人群体就业创业的蜜蜂养殖、电子商务、手工制作等开展针对培训,近年来岑巩县累计组织县内120余名残疾人参加培训,全部实现就业。

  公益性岗位兜底精准

  “我左手残疾,外出打工也干不了重活,政府根据我的实际情况给我安排了护林员的工作,非常感谢政府,现在每个月有800元的稳定收入,加上低保,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岑巩县大有镇腊恰畈村村民潘华说。

  近年来,岑巩县将乡村振兴建设与公益性岗位托底属性相结合,加强部门横向协调,统筹发挥职能职责,指导各乡镇、各部门、各易搬小区结合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及具备技能等因素,大力开发护林员、护路员、巡河员、保洁员等岗位。在乡村人居环境得到美化、生态治理得到提升的同时,他们也能实现就业增收。目前,岑巩县已累计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65个。

县就业局为残疾人、就业困难人员设立绿色办事窗口。(杨宝 摄)

  就业帮扶车间促就业

  “我在这里干了三年,现在也算是一名师傅了,每个月都有不错的收入,石砚雕刻这个行业非常适合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工作。”

  近年来,岑巩县聚焦“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积极统筹各方有利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建设、扶持一批就业帮扶车间、残疾人就业基地等,鼓励积极开发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重点解决残疾群体就业问题。

  该县积极匹配就业专项资金、县就业财政资金以及对口帮扶资金用于就业帮扶资金建设。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50余万元,建设就业帮扶车间6000余平方米,采购生产设备85套,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服装加工、打火机制造等就业帮扶车间,带动附近群众就业增收。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就业帮扶车间27个,提供就业岗位3300余个,其中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500余个,吸纳500余名行动不便群众就业。

  创业扶持促发展

  岑巩县天星乡民冲村村民王海成在外打工时,不慎发生事故失去右手。2002年,在爱人黄双英及亲戚的鼓励和帮助下,他选择发展白山羊养殖产业走上创业之路,先后多次获得县人社部门、县残联等部门的创业支持,累计扶持资金达30余万元,养殖规模也从最初的12只扩大到现在450只,年产收入20多万元。

王海成在羊棚喂养白山羊。(杨宝 摄)

  “我作为一名残疾人把养羊事业发展得这么好,除了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更离不开政府的帮助。”王海成说。

  近年来,岑巩县聚焦县内残疾人创业,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减少申报材料、缩短经办流程,提高贷款额度、增强扶持效能,优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水平等举措为残疾人申报创业贷款、资金补贴等开辟“绿色通道”。截至目前,岑巩县累计发放残疾人创业资金500余万元,为5名残疾人创业项目申请补助资金60万元。(杨宝)

[责任编辑: 王雪松]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9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