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贵州频道
贵州频道 返回首页
>>信息展播>>正文

余庆:生活美起来 精神富起来

2022-04-26 10:50:22  来源: 贵州日报

  4月的余庆县子营街道子营社区青山良田绿意盎然,农家小院错落有致,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乡村美景入画来。在社区的“百姓大舞台”,记者还看到了另一番美景,几十位群众陆续登台,唱起花灯戏,热闹而喜庆。

  唱花灯的群众大多是余庆县子营花灯队队员,他们结合反诈、禁毒等题材精心编排,每周固定演出,成为了周边居民最喜欢的文艺表演。

  舞台上,身着艳丽花灯服的队员,配合着旋律悠扬的音乐,跳起欢快的舞蹈。灵动的舞姿舞出了和谐与幸福,舞出了乡村文明新风尚。“舞台是我们的‘精神乐园’,也是宣传的阵地。”村民王学芳说。

  如果说“百姓大舞台”舞出了乡村新生活,那么,钱杆舞不但丰富了余庆人的文化生活,还让大家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余庆县龙溪小学,1600余名学生着装统一、手拿钱杆、整齐划一跳着钱杆舞。学生们手握钱杆中段绕体打击自己的肩、背、腰及四肢,有单打、双打、对打不同队形的变化,钱杆飞舞,钱串脆响,节奏感十足。

  2019年,余庆钱杆舞被列入贵州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舞蹈名录。通过课间操形式它融入余庆县的各个校园,寓教于乐。学生在健身的同时,充分感受传统非遗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优秀传统非遗文化的新一代传承人,绘就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

  余庆人的生活之美,不仅表达在花灯戏、钱杆舞的节奏中,还融入乡村文化中。

  2001年,余庆县委、县政府顺应广大农民求富、求学、求乐、求美的需求,推出“富在农家增收入、学在农家长智慧、乐在农家爽精神、美在农家展新貌”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通过20年的不懈努力,富、学、乐、美“四在农家”创建走出余庆、覆盖遵义、推广贵州、影响全国。领悟“美在农家展新貌”的余庆人常年开展唱红歌、打钱杆、唱花灯、比山歌、跳健身舞、舞龙、舞狮等文体活动,培养出众多乡土文化人才,民间文化队伍逐步壮大。截至目前,该县已组建各类文化社团组织100余个,吸引了10多万群众参与各类文化活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责任编辑: 吴雨]

相关阅读

01007018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596503